夕阳半落红犹在,寒月初升白未匀。
流水孤村天欲暮,颓檐败壁野无人。
雀衔遗芥营巢急,蛛绎新丝织网频。
欲问前朝无故老,髑髅落地路荆榛。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晚行书所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丘葵。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诗意。
诗词通过夕阳半落的描写,展现出夕阳的余晖依然存在,红光依稀可见。同时,寒月初升的描绘表现出月亮刚刚升起,尚未完全洒满天空,形成了一种明暗交替的美感。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细节的观察力,也给人一种宁静和寂静的感觉。
接下来,诗词描绘了一条流水旁边的孤村,天色渐渐暮霭。颓檐败壁,野无人,表达出这个孤村的荒凉和寂寥。作者通过流水孤村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凄凉氛围。
诗词的下半部分描写了一只雀鸟急忙地捡起遗落的芥子,以及蜘蛛不断织出新的网。这里的雀鸟和蜘蛛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坚韧和不屈,虽然环境荒凉,但它们依然坚持生存和建构自己的家园。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前朝无故老人的疑问,以及髑髅落地后,荆棘丛生的道路。这些意象传达出岁月更迭的无常和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意象和寓意的运用,传达出孤寂、凄凉、坚韧和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作者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而深沉的境界,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存在的反思。
金钲鼙鼓肃秋声,画戟油幢照座明。千骑夹营横槊气,六花簇队焕新晴。雍容坛上看儒将,潦倒尊前愧老兵。横槊赋诗豪杰事,澄江休数谢宣城。
缓引牙樯载绮罗,宽围丝锦著笙歌。小抬醉眼游丝外,夕照御城奈乐何。
有月曾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花时。
烟云深处作生涯,回首人间岁月赊。留得朱颜凭绿酒,扫空白发赖丹砂。七弦指下泠泠久,双袖风中猎猎斜。他日相寻不知处,会从渔父问桃花。
无端梦醉西湖,杨花扑帐春云热。朝来问讯,墙阴玉树,霏霏香屑。黏竹如斑,点衣如睡,穿帘如蝶。甚儿童惊怪,东风几日,销不尽,苍苔雪。莫恨玉妃浑老,半面妆风流仍绝。多情应有,洛滨解佩,江中捐*。销得几番,荒烟疏雨,冷云残月。倩何人报与广平,渠不解心如铁。
行役亦何聊,听予旅况谣。水须分岭顶,路必过山腰。早问人求店,无轻马度桥。衣袍不解带,侧卧几寒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