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淡长疑雨,看山自捻髭。
暝云延晚迳,秋蔓亚疏篱。
院静凉於水,人閒瘦似诗。
移床眠对竹,莫与俗人知。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晚兴》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晚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淡长疑雨,
看山自捻髭。
暝云延晚迳,
秋蔓亚疏篱。
院静凉於水,
人閒瘦似诗。
移床眠对竹,
莫与俗人知。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山、云、水、竹等元素,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境界。诗的第一句“山淡长疑雨”,表达了山的淡远之感,仿佛山上飘着细雨,给人以迷离之感。这里的“长疑”形容了作者对于山中景象的疑惑和思索。
接着,诗中写到自己看山时自然而然地捻起了胡须,这显示了作者深入思考的状态,山的景色让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诗中的“捻髭”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的深度。
第三、四句描述了暮色中的云和篱笆。暝云延伸到晚间的小路上,形成了一幅幽静的景象。秋蔓亚疏篱,描绘了秋天蔓延的藤蔓顺着篱笆生长,形成了一道亚疏的屏障。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静谧的感觉,与作者内心的思绪相呼应。
接下来的两句“院静凉於水,人閒瘦似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幽静的庭院,感受到水的凉爽。同时,作者将自己比作瘦削的诗人,这里的“人閒瘦似诗”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最后两句“移床眠对竹,莫与俗人知”,描述了作者将床榻移到竹林中,与竹子为伴。这种选择表明了作者追求独立自在、远离尘嚣的心态。而“莫与俗人知”则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之人分享自己的境界和感悟。
总的来说,《晚兴》以细腻的描写和隽永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追求。通过山、云、水、竹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这首诗给人以宁静、深思和超然的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不问主人来看竹,小溪风物似家林。春供馈妇几番笋,夏与行人百亩阴。直气虽冲云汉上,高材终恐斧斤寻。截竿可举北溟钓,欲赠溪翁谁姓任。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冲寒暂行役,遗汝以青毡。要识夜眠处,当如亲膝前。凊温供子职,清白保家传。小令多堪法,毋颛字画妍。
柳颦花困,把人间恩怨,尊前倾尽。何处飞来双比翼,直是同声相应。寒玉嘶风,香云卷雪、一串骊珠引。元郎去后,有谁着意题品。谁料浊羽清商,繁弦急管,犹自余风韵。莫是紫鸾天山曲,两两玉童肩并。白发梨园,青衫老传,试与留连听。可人何处,满庭霜月清冷。
放蕊争先见菊彫,逐花旋拆天桃夭。若为耐久还柔脆,莫折仙枝本易摇。
客窗连日雨,晨发趁晴光。秃鬓去秋老,倦心愁路长。终须山坐静,有感水流忙。更有难言处,乾坤事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