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徐季节先生》

年过八十更精神,佚我房中自在身。
检点欺心无一发,薰涵和气似三春。
莫疑见识惊流俗,自是渊源到古人。
前辈凋零公又往,哀哀令我涕沾巾。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徐季节先生》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描写了作者对徐季节先生的怀念和敬意。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年过八十更精神,
佚我房中自在身。
检点欺心无一发,
薰涵和气似三春。
莫疑见识惊流俗,
自是渊源到古人。
前辈凋零公又往,
哀哀令我涕沾巾。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经年过八十的徐季节先生的景仰和怀念之情。作者称赞徐季节先生精神矍铄,年纪虽大却仍然自在自得。他没有一丝欺诈之心,内心纯正如春天的和气。作者告诫读者不要怀疑徐季节先生的见识,因为他的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人。尽管前辈们已经凋零离去,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存在,这让作者感到悲哀,令他的巾子湿润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徐季节先生的敬佩之情。作者从年过八十的徐季节先生的精神状态入手,赞扬他的精神矍铄和自在自得的生活态度。徐季节先生被描绘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不仅心怀正直,而且内心纯净如春天的和气。

诗中的“薰涵和气似三春”形象地描绘了徐季节先生内心的纯净和善良。作者认为徐季节先生的见识源远流长,与古人有渊源,不应受到怀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徐季节先生学识渊博的敬重,并呼吁读者不要轻视他的观点。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已逝前辈的哀悼之情,他们已经离去,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存在,给作者带来了悲伤之情,让他的巾子湿润了。这种传统的哀思和对前辈的敬仰,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前人智慧的追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徐季节先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前辈的哀思。通过对徐季节先生的赞美与思考,诗人也传达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 《为客吟》

    忽忆东朐为客日,壮心初见水云乡。岛夷居处邻荒服,潮水来时杂海商。卧看苍溟围大块,坐观红日出扶桑。虚生虚死人何限,男子之称不易当。

  • 《与文源朱二过溧阳道上二首》

    侵星发徂辆,悠悠即长路。家人前致词,问我将焉赴。躬耕苦旱干,何以资朝暮。衣食事奔走,晨寒犯霜露。枫林号夜乌,宿草栖寒兔。轻烟动虚里,崩沙依浅渡。凄凄浮客心,黯黯长天雾。逍遥思孔桴,濩落嗟庄瓠。去去返蓬蒿,脱粟安所素。

  • 《新脱船场提调之役柳堤閒步》

    两两三三溪上童,口吹麦叶送迎翁。花间缓步阴阴日,柳畔閒行款款风。山鸟何愁头也白,野棠无愧面能红。太平五十年前过,烦恼今知万境空。

  • 《日者》

    十指中央了五行,说人休咎见前生。我来本乞真消息,却怕呵钱卦欲成。

  • 《离席》

    出宿金尊掩,从公玉帐新。依依向馀照,远远隔芳尘。细草翻惊雁,残花伴醉人。杨朱不用劝,只是更沾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