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杨训母荚氏》

戚戚秋风飐旐旌,送车千辆咽佳城。
令妻寿母名兼美,孝子慈孙礼备成。
望士有诗歌绋綍,梵坊无侣献铙钲。
更惭朴语书铭石,万一幽光久更明。

作者介绍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杨训母荚氏》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胡寅对杨训母亲的怀念和敬意。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杨训母荚氏

戚戚秋风飐旐旌,
送车千辆咽佳城。
令妻寿母名兼美,
孝子慈孙礼备成。

望士有诗歌绋綍,
梵坊无侣献铙钲。
更惭朴语书铭石,
万一幽光久更明。

译文:

悲伤的秋风吹动着追悼的旌旗,
送行的车辆络绎不绝,哀鸣填满了美丽的城市。
令人喜悦的妻子和尊敬的母亲,光彩双全,
孝顺的儿子和慈爱的孙子,礼节完备。

有志向的士人们纷纷吟诗作赋,
寺庙里没有其他人能够敲击铙钲。
更加愧疚的是,我的朴素言辞刻在石碑上,
唯恐这微弱的光芒不久之后就被遗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胡寅挽故人杨训母亲的作品,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诗词以秋风送行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送行的盛况和悲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中提到了杨训的妻子和母亲,称赞她们的美丽和高尚品德,体现了家庭的和睦和孝顺的价值观。诗人还提到了自己作为孝子和慈爱的孙子,对家庭的敬重和对亲情的坚守。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士人和寺庙的景仰之情。士人们以诗歌作赋表达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而寺庙里的僧侣则通过独特的礼仪和音乐来表达对佛教的虔诚。诗人自谦自己的文辞朴素,但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能够留下一丝光芒,让人们记住自己和他挽故人的情感。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用词细腻,通过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视,以及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 《瑞鹧鸪(瑞香)》

    东风冷落旧梅台。犹喜山花拂面开。绀色梁衣春意静,水沈熏骨晚风来。柔条不学丁香结,矮树仍参茉莉栽。安得方盆载幽植,道人随处作香材。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于仲文》

    读书无见处,与不读书同。勿谓儿年小,能知孝与忠。

  • 《漫兴九首》

    向人开口便言閒,每一题诗便说山。请俸坐曹食梁肉,又闻满考转官班。

  • 《赞天童觉和尚》

    乌顶雪眉,云踪鹤态。貌出正偏,见非向背。芙蓉月照兮太白峰高,丹凤翔空兮琼林玉碎。觌面分明,两彩一赛。

  • 《新上头》

    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傍人。

  •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平生食肉吾无相,雨甲烟苗足慰贫。几日山行更无此,况堪拈米恶于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