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从游两鬓霜,重来函太各堪伤。
那知卒业今无及,极悔论心昨未尝。
相约归期须次第,独存病骨更凄凉。
他年赖有门生记,托在碑阴永不忘。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尤延之尚书》是宋代陈傅良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壮年时随游历,两鬓已有霜。再次收到你的书信,心情倍感伤痛。谁能知道,我辜负了今天的成就,极度后悔昨日的迟延。约定的归期必须依次来临,我孤独地存留,疾病使我的身躯更加凄凉。未来的岁月,我仰赖门生们的记忆,托付在碑阴,永远不会被遗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陈傅良对年华逝去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过去选择和行为的懊悔和忧伤之情。诗人壮年时曾游历,但年岁已经不再年轻,两鬓已现霜白。诗人收到了尤延之尚书的来信,却感到深深的伤痛和懊悔。他意识到自己没有珍惜当下,没有尽早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对此感到极度后悔。他希望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回去,但他孤独地等待,同时身体的疾病使他更加凄凉。最后,诗人将希望寄托在未来的门生们的记忆中,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够被铭记在碑阴之下,永不被遗忘。
赏析:
《挽尤延之尚书》以抒发个人内心情感为主题,通过诗人对壮年时光的逝去和对自己过去选择和行为的反思,表达了对年华流逝和时光不可挽回的感慨。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两鬓已有霜的年纪,以及尤延之尚书来信带给他的伤痛和懊悔之情。诗中的独白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渴望。最后,诗人将希望寄托在门生们的记忆中,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传承,让自己的事迹永远被铭记,不被遗忘。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富有思索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时光的珍贵的思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过去选择和行为的反思和懊悔,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希望。通过与读者的共鸣,诗人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自己的生命和选择的思考与反思。
玉钚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碧。缓步困春醪。春融脸上桃。花钿从委地。谁与郎为意。长爱月华清。此时憎月明。
暖发黄宫和气软。雪里精神,巧借东君翦。嫩蕊商量春色浅。青枝疑是香酥溅。谁道和羹芳信远。点点微酸,已向枝头见。休待玉英飞四散。且移疏影横金盏。
玉绳界西陆,澄空净如浣。庭柯泫零露,早见圆景满。悄焉增永怀,顿令衣带缓。四气无终极,人生一何短。心悲雍门操,泪陨山阳管。徂谢子山丘,凄其我华馆。临觞惨不怡,忧来莫能款。
渺渺西江流水,翩翩北客征帆。清秋月影浸人寒。云净碧天澄淡。飘泊道途零落,疏慵鬓发{髟監}鬖。从来涉世戒三缄。只好随时饮啖。
山海有完士,希世无良筹。偶穿东郭履,遂别野人舟。不恥篆刻赋,来肩英俊游。私智甚凫短,尘容若鸱愁。备员太史氏,补属富民侯。姑学了官事,何尝分主忧。日贪斗食利,岁感星躔周。中都富才彦,方驾若龙虯。茂先善史汉,平津治春秋。高文用司马,格五宠虞丘。间阔路逢葛,缤纷
仆本吴乡士,请歌《吴趋行》。吴中实豪都,胜丽古所名。五湖汹巨泽,八门洞高城。飞观被山起,游舰沸川横。土物既繁雄,民风亦和平。泰伯德让在,言游文学成。长沙启伯基,异梦表休祯。旧阀凡几家,奕代产才英。遭时各建事,徇义或腾声。财赋甲南州,词华并西京。兹邦信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