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隐早具眼,栗斋仍点头。
丰碑俱好在,烂醉更何求。
院静桃开落,林深鹤去留。
翛然风露表,无处觅青牛。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挽元寂王道士》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洪咨夔。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盘隐早具眼,栗斋仍点头。
丰碑俱好在,烂醉更何求。
院静桃开落,林深鹤去留。
翛然风露表,无处觅青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元寂王道士的挽歌。元寂王道士是指一个已故的道士,作者洪咨夔对他的离世表示哀悼和怀念。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寂静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下面对每一句进行赏析:
1. "盘隐早具眼,栗斋仍点头。" 盘隐是指元寂王道士所居住的地方,早具眼表示他早已离世。栗斋指代元寂王道士,仍点头表示即使他已离世,人们仍对他表示敬意。
2. "丰碑俱好在,烂醉更何求。" 丰碑指代道士的墓碑,表示他的名声和成就仍然存在。烂醉意味着沉浸在欢乐和酒宴中,更何求表示即使享受了丰碑的荣誉,对于已故的友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安宁和宁静。
3. "院静桃开落,林深鹤去留。"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庭院景象,院中的桃花开放而凋谢,林中的鹤飞来飞去。这里的桃花和鹤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变化,与人世间的离合悲欢相呼应。
4. "翛然风露表,无处觅青牛。" 翛然表示自由自在,风露表指的是大自然的显现。无处觅青牛意味着即使四处寻觅,也无法找到元寂王道士的身影。这里的青牛是指道士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道士的道法和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反思。作者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与自然的变化相结合,使诗词充满诗意和哲理。
松窗永日度冰颸,坐觉清阴寸寸移。境静故应閒可乐,形臞犹有闰相随。尘埃末路思千里,风露何年饱一枝。百岁穷通吾自了,闭门长咏子桑诗。
杖屦东风欲滥巾,小舟重泊一亭春。醉看梅月无新语,老与溪山作故人。意气不惊双白鬓,功名忍负百年身。我来又续题诗柱,敬为刘郎细拂尘。
淑女云亡久,哀丘尚著名。九原谁可作,千载或如生。青骨何时化,荒榛此地平。空馀图谍在,不复启佳城。
难得雪成持,不标风无赖。生来避闹蓝,行不超色界。
满甑熟炊无米饭,半途长接不来人。但持此语诸方去,博得知音一笑新。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领先春闱。雪中便有回舟兴,林下岂无烧笋时。莫待东风吹柳絮,眼穿笼鹤绕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