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壑岂遗物,市朝宁污尘。
士当明大节,天下弃斯民。
玉笥游仙梦,浮云阅世身。
襄阳独耆旧,他国顾无人。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挽曾达臣二首》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时局动荡、国家衰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士人应有的高尚品德的嘉许。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曾达臣二首
邱壑岂遗物,市朝宁污尘。
士当明大节,天下弃斯民。
玉笥游仙梦,浮云阅世身。
襄阳独耆旧,他国顾无人。
译文:
两首挽词给曾达臣
山河名胜怎会消失,尘土掩埋了朝廷的光芒。
士人应当明察大节,天下竟弃置这些人民。
曾达臣曾拥有宝贵的人生梦想,却如浮云般看透了世事。
襄阳城中只有老人耆旧,他国的人们都不再顾及。
诗意和赏析:
赵蕃的《挽曾达臣二首》通过对时局的描绘,表达了对宋代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与悲叹。诗中以情景交融的形式,通过对邱壑、市朝、玉笥、浮云和襄阳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一个国家逐渐沉沦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邱壑、市朝、玉笥和浮云等,都是寓意世事变迁、一切皆为虚幻的象征。邱壑代表着山河名胜,市朝象征着朝廷的光辉,玉笥则代表着曾达臣年轻时的梦想,而浮云则寓意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这些意象的使用,突出了时光荏苒和一切皆为过眼烟云的主题。
诗的最后两句"襄阳独耆旧,他国顾无人"则表达了作者对襄阳城的怀念和对他国人们无视的愤慨。襄阳城是赵蕃的故乡,他通过描绘襄阳城中的老人们,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无奈和被遗忘的感受。同时,他也借此抨击了当时士人的失德和他国政权对人民的冷漠。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士人应有品德的呼唤。赵蕃以深沉的抒情情感,将时代荣光的消退与个体命运的凋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逝去时代的热切思念和对社会道德的期望。这首诗词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与衰败,也让人们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隘口分弓号摆滩,领班人戴白鹇冠。莫言南徼无冰雪,映日戈明水帐寒。
负杖出衡门,登城望绝絺。林疏鸟未繁,山寒草犹浅。去水有来舟,故原见新垦。牧笛谁家村,樵唱春风坂。忽闻雁度初,因念客行远。缓步归茅庐,惆怅不能饭。
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东都有人持汉斧,南国无人系周圄。未从刀锯宥者三,先即桁杨听之五。五三异念同一仁,圣贤典故公日新。心从仁上勘得道,笔与民间点为春。百未试一刑几厝,忘其劳绩况恩数。天语疑由公出然,公心默与天通故。持平已遂留何须,责难未了归可图。课效九章三章外,游心千古万古初。
岂如吾父子,归老故乡笛。一听知足诲,欣然从大人。
万里对明光,真实一字字。九陛元不隔,是亦父子尔。我读公车牍,再拜甚欢喜。玉色近昕夕,王度日冠粹。再析山中符,可以觇胸次。道行国无小,意甘食则旨。平生熟窥觇,步步圣贤地。造物宝其人,华皓表斯世。从军落穷塞,愁破觌清峙。蜗庐仅缠躯,鼓钟日在耳。何以充淹留,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