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挽曾原伯大卿》

夙昔吾何幸,龙门获御公。
青灯鸣夜雨,白发对春风。
契阔今安访,蹉跎愧所蒙。
源流千古意,铅椠若为功。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曾原伯大卿》是宋代孙应时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夙昔吾何幸,
龙门获御公。
青灯鸣夜雨,
白发对春风。
契阔今安访,
蹉跎愧所蒙。
源流千古意,
铅椠若为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孙应时对已故的曾原伯大卿的追思和怀念之情。诗人回顾过去,感慨自己曾经有幸与曾原伯大卿一同在龙门获得官位的机遇。无论是青灯夜雨中,还是白发对着春风,都是诗人对曾原伯大卿的真挚感受和深情告别。如今,诗人怀着对曾原伯大卿的深厚情谊,也感到自己过去的种种虚度和对曾原伯大卿的愧疚。然而,诗人也意识到,曾原伯大卿的精神和影响将会流传千古,就像铅椠铸就了辉煌的功勋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曾原伯大卿的追思,展示了诗人对友谊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回顾过去与曾原伯大卿一同获得官职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青灯鸣夜雨和白发对春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曾原伯大卿的情感交融和共同面对岁月变迁的景象。诗人在追思之余,也不禁反思自己的蹉跎岁月和对友谊的愧疚之情。然而,诗人认识到,曾原伯大卿的精神和影响将永存千古,就像铅椠铸就功勋一样,留下永恒的意义。整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将情感与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谊、时光和个人价值的思索与感悟。

  • 《酥溪寺舍窗前有黄金间璧玉竹可爱谩作二十字》

    中土太淡素,东皇染半节。此君已不群,此种更奇绝。

  • 《石楠树》

    石楠红叶透帘春,忆得妆成下锦茵。试折一枝含万恨,分明说向梦中人。

  • 《饮酒诗四首》

    客从南方来,酌我一瓯茗。我酌初不啜,强啜且复醒。既凿浑沌氏,遂出华胥境。操戈逐儒生,举觞还酩酊。

  • 《句》

    白云无心间泫水,清风何意自开花。

  •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时为校书郎》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勿言无知己,躁静

  • 《乳燕飞(次岳总干韵)》

    击碎珊瑚树。为留春、怕春欲去,驶如风雨。春不留兮君休问,付与流莺自语。但莫赋、绿波南浦。世上功名花梢露。政何如、一笑翻金缕。系白日,莫教暮。苍头引马城西路。趁池亭、荻芽尚短,梅心未苦。小雨欲晴晴不定,漠漠云飞轻絮。算行乐、春来几度。鞭影不摇鞍小据。过横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