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献馀端绪,中原故典刑。
风霜催短日,河汉独晨星。
悽恻丹心在,萧条世路丁。
天高那可问,挥泪湿青冥。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挽曾原伯大卿》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世事变迁和个人悲凉之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失去亲友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群献馀端绪,中原故典刑。
众人纷纷献上琳琅美玉,残留的事物细节将中原古典的刑法舞台化。
风霜催短日,河汉独晨星。
寒风和霜雪催促白昼的短暂,天空中只有河流和汉宫的晨星。
悽恻丹心在,萧条世路丁。
心中充满悲伤和痛苦,世道的衰落使人徒然无奈。
天高那可问,挥泪湿青冥。
天空高远,无法得到答案,眼泪洒湿了苍茫的天空。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亲友的悲痛之情。诗中运用了风霜、河汉和青冥等意象,以及悽恻、萧条等描写手法,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的追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和思考。
新果真琼液,人应宴紫兰。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远火微微辨,繁星历历看。茂先知味好,曼倩恨偷难。忍用烹酥酪,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
欲问梨花发,江南信始通。开因寒食雨,落尽故园风。白玉佳人死,青铜宝镜空。今朝两眼泪,怨苦属衰公。
日月沄沄与水争,披襟照见发华惊。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清溪几曲春风好,已约归时载酒行。
牢落羁怀愁有信。流水浮生,几见中秋闰。千古诗坛将酒阵。一轮明月消磨尽。八月人间秋满鬓。桂树扶疏,更与秋风近。天上?娥应有恨。
志士不得老,多为直气伤。阮公终日哭,寿命固难长。颜子既殂谢,孔门无辉光。文星落奇曜,宝剑摧修铓。常作金应石,忽为宫别商。为尔吊琴瑟,断弦难再张。偏毂不可转,只翼不可翔。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此义古所重,此风今则亡。自闻丧元宾,一日八九狂。沉痛此丈夫,惊呼
并桥冰乍泮,隔岸柳初黄。河上春犹浅,天涯日渐长。平时好行乐,往事入思量。最恨三年别,应添两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