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雾昏临水寺,风劲欲霜天。
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思君正怊怅,黄叶正翩翩。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爲赣县尉,累擢集贤校理。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迁知英州。庆历间爲右正言。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后加集贤院学士。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謚襄。有《武溪集》二十卷。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集》爲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是宋代诗人余靖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日暮疲惫的行旅,解下马鞍初次休憩。
雾迷漫水的寺庙,狂风几欲吹起霜天。
蓼草浦初次听到雁声,人家的船只已经过半。
思念君子,心中感慨万千,落叶纷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行旅归途中的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一座名叫松门的僧舍。他疲惫不堪地解下马鞍,休息片刻。此时,雾笼罩着水面的寺庙,狂风几乎要吹起霜天。在蓼草浦,他初次听到雁声,半个人家已经乘船离去。诗人内心思念着远方的亲友,情感激荡,就像那飘落的黄叶一样纷飞。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心境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景象,如日暮、雾昏、风劲等,表达了行旅者的疲惫和孤寂。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禁回忆起远方的亲友,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最后一句“黄叶正翩翩”,以极简的语言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情感的飘散,使整首诗更具意境和情趣。
此诗言辞简练,意境深远,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行旅者的疲惫和思念之情,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行旅者的心情与外在环境相结合,使诗意更加丰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细腻感受。
寥阳殿古琼关启,祗树园深宝盖张。长啸一声空响答,只疑惊起橘中商。
君为县令元丰中,吏贪功利以病农。君欲言之路无従,移书谏臣以自通,(谏臣,蹇受之也。)元丰天子为改容。我时匹马江西东,问之逆旅言颇同。老人爱君如刘宠,小儿敬君如鲁恭。尔来明目达四聪,收拾驵骏冀北空。君为赤令有古风,政声直入明光宫。天厩如海养群龙,并收其子岂不
迟饭甑炊红。青翦蔬丛。鸡声邻里狎田翁。兵后故人能有几,岁晚江空。谁信淡交中。依旧情浓。白头青眼转惺忪。相见莫教轻别去,负月孤风。
自问从初,少年如何,每每所为。好细寻重想,当时做作,恐违天地,或昧神祗。及至如今,恁貌颜将耄,限尽临头著甚医。还知否,有圣贤三教,莫也堪随。*中认这慈悲。更长*名香寝见知。把净清灵密,耀明囗显,一齐速练,下手修持。口印金科,心传玉诀,旧业除消诚未迟。搜前路
与物无营但欲眼,客来从笑腹便便。秋生淮海凉如水,得句还应梦阿连。
覆觞课五升,秘诀不待传。百里三万家,优主师师权。坐肉荒岁骨,岂但医十全。高郎径刺史,况论担弛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