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晚坐观风亭三首》

戍楼西北最凌空,倦客凭兰八月风。
一曲黄河连野浊,半规残日背人红。
山林枉负沈冥志,刀笔终无尺寸功。
犹喜不迷存阙地,绛英瑶斗虎牢东。

作者介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晚坐观风亭三首

戍楼西北最凌空,
倦客凭兰八月风。
一曲黄河连野浊,
半规残日背人红。

山林枉负沈冥志,
刀笔终无尺寸功。
犹喜不迷存阙地,
绛英瑶斗虎牢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晚坐观风亭三首》。诗人通过对风亭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戍楼凌空的景象,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戍楼位于西北方向,最高处,象征着远离尘嚣、卓尔不群的意境。倦客依靠八月的凉风,静坐其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清凉。

接着,诗人以黄河为象征,通过描绘黄河连绵不断的曲线,表达了世事的无常和变幻。野浊指的是河水的浑浊,象征着人间的烟尘纷扰。半规残日背人红,暗示着日落西山,天色渐暗,人们的心情也逐渐黯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山林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无奈。山林是沈冥志的象征,沈冥志指的是儒家思想中对于追求高尚理想的追求。然而,现实世界中,刀笔(指文学)的成就往往无法具体衡量和评判,缺乏尺寸功,意味着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和价值。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迷失于世俗的追求的喜悦。存阙地指的是不迷失的境地,意味着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独立。绛英瑶斗虎牢东,绛英和瑶斗都是古代的传说中的仙境,虎牢东指的是世俗的囚禁之地。诗人表示喜悦的是自己没有迷失在功名利禄的追逐中,而是保持了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高尚理想和保持内心独立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抒发,展示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于内心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意境高远,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和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 《吊鹤集诗句》

    有鹤在林,翙翙其鸣。风所漂摇,求其友生。不狩不猎,麾之以肱。宛其死矣,宁莫之懲。英英白云,毋金玉尔音。如可赎兮,实劳我心。

  • 《题马远四景图》

    花前静榻间眠处,竹下明窗独坐时。著甚语言名定泰,林间自有翠禽知。一霎催花细雨回,集芳堂下锦千堆。浪红狂紫浑争发,不待商量细细开。初晴月向松间出,盛暑风从水面来。已比他人多数倍,况能时复举尊罍。同云漠漠雪霏霏,安乐园中赏玩时。酒放半醺帘半卷,此情无使外人知。

  • 《晦迹自贻》

    图画当年爱洞庭,波心七十二峰青。如今高卧思前事,添得卢公倚石屏。

  • 《夜坐三首》

    灵通寺前老圃,畦蔬想见如云。谋拙嗟予飘泊,归来与尔知闻。

  • 《和郭信可秋夜有怀》

    又是山寒水绿秋,年华冉冉鬓边流。一声孤雁人千里,三点寒更月半楼。宦海浮生成底事,骚人彻骨是长愁。天空地迥凄凉夜,一曲商歌一掉头。

  • 《胡使》

    南杰鳞鳞多送北,北兵林林长备胡。胡使一来大梁下,塞头弯弓士如无。折冲素恃将与相,大策合副艰难须。还来里闾索穷下,斗食尺衣皆北输。中原相观叹失色,胡骑日肥妖气粗。九州四海尽帝有,何不用胡藩北隅。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