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月筛影,清晨风扫坛。
自合侯千户,何须斩万竿。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王才臣求园中六诗杨秘监谢尚书皆赋·竹亭》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周必大所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良夜月筛影,
清晨风扫坛。
自合侯千户,
何须斩万竿。
诗意:
这个美好的夜晚,月光透过竹篱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影子。清晨的微风吹过庭院,扫过坛子。作为合格的侯爵,拥有千户之封,何必再去砍伐成千上万的竹竿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夜晚和清晨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绘月光和清风的动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园林景色。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于砍伐竹竿的无奈之情。
在诗中,诗人通过"良夜月筛影"和"清晨风扫坛"两句,以景写情,将月光和清风与竹亭、庭院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月光透过竹篱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清晨微风吹过庭院,扫过坛子,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自合侯千户,何须斩万竿"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砍伐竹竿的疑问和反思。侯爵拥有千户之封,地位显赫,为何还要斩伐成千上万的竹竿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们过分追求名利、破坏自然环境的无奈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之意。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意境和思想,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于人文环境的思考。通过对于竹亭景色的描绘和对于砍伐竹竿的反思,诗人呼吁人们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传递了一种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
谁省吾心即是仁,荷他先哲为人深。发明立了犹疑在,更问如何是本心。
君行过海门,惟复仍旧里。友朋不易得,相与况能尔。独念吾家侄,无由从夫子。
峰头非尘寰,一舍谁所茏。轩眉玉霄近,按指沙界豁。万山纷累块,众水眇聚沫。来云触石回,去鸟堕烟没。向无超俗缘,兹路讵可越。偕行木上坐,同我证解脱。
中庸尚絅示诸儒,为己何心世毁誉。只要美中存德本,无容饰外事文余。鱼潜理趣真如灼,屋漏工夫的不虚。珍重子思深属意,一言纲领此篇书。
凫骛行中脱病身,竹林深处得幽人。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扰一春。
不是生前人俗缘,等闲抛得傍湖园。多情省户寒梅色,为洗朝靴晓冻痕。颇记高堂金字傍,曾陪居士瘿藤尊。花前敛谈官事,知犯新条第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