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川胜处城之西,万松直上王家池。
池心有亭无四壁,五月菡萏生沦漪。
向来城中望山上,但见一抹深黛眉。
却从山中望诸处,云雾平野光参差。
飞鸿群往山数点,阵马万匹江东驰。
眼前景物费酬答,中有隐几无言师。
题诗他日要人识,君家有叔良不痴。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家亭池》是一首宋代诗词,由李石创作。诗人以描绘王家亭池的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之美,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君家智慧和才华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涪川胜处正位于城西,万株松树笔直地伸向王家亭池。池子中央有一座无四壁的亭子,五月时,莲藕长出触动水波。往常城中仰望山上,只能望见一抹深沉的山眉;而从山中望向各处,云雾弥漫,平原景色光影参差。飞鸿成群地飞往山上,阵马万匹奔向江东。眼前的景物美丽如画,却难以言表,其中因有隐者倚几而无言。”
这首诗通过对王家亭池美景的描绘,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交融。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夏季的景象,如莲藕出水、云雾弥漫等,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宛如仙境般的美妙景色。诗人通过对飞鸿和奔马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山水间生命力的蓬勃和活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君家叔良才能的欣赏和赞美,以及对智慧和才华的向往。
这首诗以写景质朴自然的描写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钦佩。通过把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以及对君家才者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清新婉约,语言简练,给人以美感和遐想。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孰云久闲旷,本自保知寡。穷巷独无成,春条
帘卷青楼,东风暖,杨花乱飘晴昼。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海棠花谢春融暖,偎人恁、娇波频溜。象床稳,鸳衾谩展,浪翻红绉。一夜情浓似酒。香汗渍鲛绡,几番微透。鸾困凤慵,娅姹双眉,画也画应难就。问伊可煞□人厚。梅萼露、胭脂檀口。从此後、纤腰为郎管瘦。
幸有灵光在,天乎作麽亡。生来最真实,病里亦康强。和气留丹鼎,清尘凝笔床。溪山呈秀处,风露悄凄凉。
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骐驎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秋娥点滴不成泪,十二玉楼无故钉。推烟唾月抛千里,十番红桐一行死。白杨别屋鬼迷人,空留暗记如蚕纸。日暮向风牵短丝,血凝血散今谁是。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世无阿房宫,可建五丈旗。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言虽不见省,坐折
茫茫苍穹,孰知其纪。精意潜通,虽远而迩。量币芳诚,有实斯篚。睠然顾之,永锡繁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