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望江南(四之三)》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能智又能悲。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望江南(四之三)》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能智又能悲。

诗词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归依和向往,同时表达了对于超越尘世红尘的渴望和追求。下面是诗词的赏析:

诗词的开头两句“归依佛,弹指越三祇”,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归依和向往之情。归依佛指的是将自己的信念和精神寄托于佛教,将佛教视为精神的依据和归宿。弹指越三祇则是指通过一瞬间的努力,超越生死轮回的三恶道(即地狱、畜生和饿鬼道),达到解脱和超越。

接下来的两句“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表达了诗人追求觉悟和超越的愿望。无上觉指的是佛陀所证悟的无上境界,诗人希望能够快速达到这种境地,与佛陀一样坐在道场上,体悟生命的真谛。

最后一句“能智又能悲”,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状态。能智指的是诗人具备智慧和见识,能够理解佛法的深意。能悲则表示诗人具备悲悯之心,对众生的苦难感同身受。这两种特质使得诗人在追求超越的同时,也具备了对人间苦难的关怀和关注。

整首诗词通过对佛教信仰和追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越纷扰世俗的渴望和对智慧与悲悯的追求。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宏大情感和崇高理想,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追求真理和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

  • 《村居初夏》

    故乡风物胜荆吴,流水青山无处无。列植园林多美果,饱鉏畦垄富嘉蔬。桥边来淬劙桑斧,池畔行芟缚粽菰。我有素纨如月扇,会凭名手作新图。

  • 《鸳鸯湖棹歌 之七十七》

    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 《刘兵曹赠酒》

    一瓶颜色似甘泉,闲向新栽小竹前。饮罢身中更无事,移床独就夕阳眠。

  • 《冬日杂兴六首》

    小园晴自扫,曝日坐前轩。野鼠穿山叶,寒乌啄草根。短篱藩隙地,别径入孤村。幽趣供岑寂,淹留不复论。

  •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 《秋思》

    巢燕成归秋景奇,颇容老子醉哦诗。山晴更觉云含态,风定闲看水弄姿。痛饮何由从次道,并游空复忆安期。天涯又作经年客,莫对青铜恨鬓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