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晴好,小驻岂无因。
花上半旬春社雨,松间三宿暮山云。
转住是愁人。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黄公绍,生卒年不详。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中进士,受职架阁官。邵武人李南叔收录严羽的诗和评辑为《沧浪吟》,黄公绍为这本书撰写序言,极力推荐,使这部名著特别是《沧浪诗话》得以广泛流传,蜚声中外。宋亡,他弃官返籍,筑室于今邵武市西樵岚溪畔,并以宋代名儒胡安国“心要在腔子里”为格言,把书室命名为“在轩”,以表明他专心致志于治学的志向。
黄公绍博洽古今,潜心著作。他精通“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约在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前,以《说文解字》为本,参考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撰《古今韵会》,成为字书训诂集大成的著作。另与熊忠合编《古今韵会举要》。黄公绍生前著作很多,现仅存《在轩集》1卷,有文30篇,诗约28首。
《望江南》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黄公绍。下面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思念晴好,小处驻足也有缘。
花开半个旬的春社雨,松林间连续三晚的暮山云。
这种常停留的境况令人忧愁。
诗意:
《望江南》描绘了作者思念江南之美、渴望停留的心情。作者在远离江南的地方,对江南的美景和自然气息感到思念和渴望,他希望能够在那里驻足停留。诗中以花开半旬的春社雨、松林中连续三晚的暮山云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恒久不变,而作者的停留却是暂时和短暂的,这种情况令他感到忧愁。
赏析:
《望江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思念和对停留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的"思晴好"表明作者对江南晴朗的天气和美好的景色充满思念之情。"小驻岂无因"表达了作者即便在江南的一小处停留也会有让他留连的原因。诗中的"花上半旬春社雨,松间三宿暮山云"描绘了江南的春雨和山云,暗示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和气候特点。然而,作者的停留只是短暂的,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景和停留令他感到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思念和对短暂停留的无奈,给人一种哀怨之感。
《望江南》一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展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眷恋和无法停留的遗憾,使读者能够体味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微阴寒不力,破腊春暗动。林梢报梅白,水际闻鸟哢。羁鸿渐整翮,一一劳目送。应怜飞蓬客,犹作浣花梦。平生江淮间,裘马事豪纵。岂知老畏死,斋钵受蔬供。忍馋每自笑,小饮未敢痛。何以慰寂寥,卧听压春瓮。
有虞夫人哭虞后,淑女何事又伤离。竹上泪迹生不尽,寄哀云和五十丝。云和经奏钧天曲,乍听宝琴遥嗣续。三湘测测流急绿,秋夜露寒蜀帝飞。枫林月斜楚臣宿,更疑川宫日黄昏。暗携女手殷勤言,环佩玲珑有无间。终疑既远双悄悄,苍梧旧云岂难召,老猿心寒不可啸。目眄眄兮意蹉跎,
清风明月逐时新,天付幽人直万金。和得诗成无个事,来时可惜不携琴。
簿领无时了,登临亦快哉。楼危压城起,硖迮束江来。病瘴抛书帙,思乡泥酒杯。天寒水尽落,灩澦已崔嵬。
明月炤沧海,清辉盈此时。似规流素魄,持粉俪新姿。波泻沦河影,榆寒露鹊枝。与君同万里,无那独含思。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