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
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望九华》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
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
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
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对景色的描绘和感慨为主,表达了对九华山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作者回忆起曾经在午桥边的经历,令他不禁吟唱起太华莲花的诗句。这句表达了作者在九华山午桥边的美好记忆和对那里的景色的眷恋。
接着,作者以浮生春梦耳的方式,形容自己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感觉。这里的浮生春梦指的是人世间短暂而虚幻的存在,而耳则是作者的感知器官,将这种感觉与九华山的山色相联系。
下一句描述了层峦之间的雨水,翠滴形容雨水如翡翠一般清澈,层峦则指九华山的山峰。青横一抹烟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烟雾,给人一种恍若隐现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中的山水景色变得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九华山的期望和向往。何时身此境,表达了作者心中对九华山的憧憬和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身体验这里的美景。濯我以清泉,意味着希望能够在九华山的清泉中沐浴洗涤,象征着对心灵的净化和滋养。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九华山的美丽景色和精神寄托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虚幻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诗词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美的追求,展现出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矮缾煮粥犹难继,小甑蒸糕岂解常。偶得盐醯便豪侈,晨餐满舍野蔬香。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洁白无瑕美不娇,炯如珠玉粲林皋。独开残腊与时背,奄胜众芳其格高。欲启月宫休种桂,如何仙苑却栽桃。不将品质分优劣,痛饮花前读楚骚。
踪迹未辞鸳鹭客,梦魂先到鹧鸪村。
公主林亭地,清晨降玉舆。画桥飞渡水,仙阁迥临虚。新晴看蛱蝶,早夏摘芙蕖。文酒娱游盛,忻叨侍从馀。
良药扶衰抵万金,渐加糜粥辍呻吟。溪风拂簟有秋意,山影半庭生夕阴。薄俗只成惊老眼,幽居正得遂初心。岸巾待月栏干曲,更觉天公爱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