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

从军在河上,仗钺喜公来。
幕府方闲暇,歌钟得纵陪。
它年老宾佐,过国泣楼台。
犹有坟碑在,仍令故客开。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从军在河上,仗钺喜公来。
宿营地方闲暇,歌钟得纵陪。
他年老宾佐,过国泣楼台。
犹有坟碑在,仍令故客开。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为王君贶的宣徽职位挽词而作。诗人描述了自己从军在河上的情景,并表达了对王君贶的喜爱和敬佩之情。他称赞王君贶在宿营时风闲雅逸,可以随时与歌钟共度时光。诗人预言,当他们年老时,王君贶将成为国家的重要辅佐人物,甚至泣诉于楼台之上。最后,诗人提到,即使他们离世后,仍然会有坟墓和碑文留下,继续让那些熟悉他们的人前来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对王君贶的深厚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人以军旅生涯为背景,写出了战士们在军中相互扶持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君贶作为友人和同事的赞赏。诗中的描写简洁明了,语言质朴自然,给人以亲切感。通过诗词的结构,苏辙表达了对友情和忠诚的主题,以及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强调。整首诗词既有壮丽的景象,又有深刻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未来的景象和对仍然留存的坟墓的提及,表达了对友情的长久和对友人的纪念之情。整首诗词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和情感真挚的感觉,既展现了友情的美好,又呼唤了人们对友谊的珍惜与回忆。

总之,苏辙的《王君贶宣徽挽词三首》通过对友情的歌颂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朴实的描写,揭示了人情世故中的真挚情感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 《秋夜宿淮口》

    露白草犹青,淮舟倚岸停。风帆几处客,天地两河星。树静禽眠草,沙寒鹿过汀。明朝谁结伴,直去泛沧溟。

  • 《清都行》

    积两初收晓寒重,野人忽作清都梦。宫墙柳色绿如染,仰视修门岌飞动。元章久已葬岷山,安得翩翩并驰鞚?春光如昔交旧少,肺肝欲写谁堪共?颇闻天阍有疑事,通明殿下方佥议。约君切勿负初心,天上人间均一是。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巨石亭亭缺齧多,县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 《发岳市三首》

    明仲竄蛮烟,钦夫弃盛年。空令后死者,有泪滴遗编。

  • 《杂曲》

    倾城得意已无俦。洞房连阁未消愁。宫中本造鸳鸯殿。为谁新起凤凰楼。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念情无歇。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碧玉宫妓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张姓本连天。二八年时不忧度。旁边得宠谁相妬。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 《秋雁》

    随阳来朔漠,刷羽泛潇湘。只恐音书断,宁辞道路长。塞云迷远阵,江月引疏行。到处多矰缴,休言足稻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