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
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
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凤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
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
新装茧纸印,上记开闢初。
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
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字正则,号水心,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平江节度推官,改武昌军节度判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召爲太学正,迁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光宗即位,出知蕲州。入爲尚书左选郎官,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宁宗立,韩侂胄专政,宰相赵汝愚贬,亦被劾主管沖佑观。起爲湖南转运判官。迁知泉州。开禧初,除权工部侍郎。北征兵败,除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侂胄诛,以附侂胄用兵,夺职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四。有《水心先生文集》、《习学记言》等。《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叶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正统十三年黎谅刻《水心先生文集》(其中诗三卷)爲底本。校以清光绪八年瑞安孙衣言校注本(简称校注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氏读书吟堂》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
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
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凤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
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
新装茧纸印,上记开闢初。
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
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的场景,以王氏读书吟堂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人读书之地的敬仰和对现代读书环境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吟堂的描绘,展现了读书的愉悦和收获,呼吁读书者不要只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外在的粗浅,而是应该专注于深入细微的思考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古人读书之地与现代读书环境的对比为线索,通过描绘吟堂的景象和细节,表达了对读书精神的颂扬和思考。诗中的"采桑谈"和"带经锄"这两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读书者的专注和勤奋。古人读书之地被赞颂为"妙理出穷闾",强调了古代读书环境的纯净和聚集了智慧的地方。而现代读书环境则被形容为"治华室",即华丽的书斋,山翠、凤烟、花竹等景物的描绘,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图。主人的乌纱帢和子弟的绣罗襦,则展现了读书人家庭的温馨和文化的传承。
诗的最后两句"新装茧纸印,上记开闢初。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茧纸印是指新印刷的书籍,上面记载着新的知识,读者翻开书籍,突然有所得,就像奏齐竽一样,欣喜不已。最后两句勉励读书者不要只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外在的粗浅,而是要专注于深入细微的思考和理解。
整首诗以古人读书之地和现代读书环境的对比,既表达了对古代读书环境的敬仰和羡慕,又赞美了现代读书环境的美好。通过对读书的赞美和思考,诗人呼吁读者们应该专注于深入细微的思考和理解,不要只追求表面的装饰和外在的粗浅,这是对读书精神的一种崇高的追求和呼吁。
万瓦宵光曙,重檐夕雾收。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重门应启路,通籍引王侯。
云门举起生篦,拟议知君乱统。直饮救得眼晴,当下失却鼻孔。
刮垢磨光碧色深,日华穿漏解云阴。十分疑是仙人镜,照见茫茫万古心。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百年难尽此身悲,眼入春风祗涕洟。花发鸟啼皆有思,忍寻棠棣鶺鴒诗。
浮沉闾里间,放志谢维挚。行贪月色静,归犯霜华湿。寒鼓出城重,飞星过楼急。却想竹亭下,主人犹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