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笃青箱学,骅骝更著鞭。
半山分近派,岩壑诵新篇。
竹马迎双舄,棠阴忆二天。
黄扉伸谠论,风节尚翘然。
楼钥(一一三七~一二一三),字大防,旧字启伯,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温州教授。干道五年(一○六九),以书状官随舅汪大猷使全。累官知温州。光宗朝,召爲考功郎,改国子司业,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受禅,迁吏部尚书,因忤韩侂胄,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仍夺职致仕。侘胄诛,起爲翰林学士,累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七十七。赠少师,謚宣献。有《攻媿集》一百二十卷、《范文正公年谱》等。事见《絜斋集》卷一一《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楼钥诗,以南宋四明楼氏家刻本《攻媿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底本残缺部分,据武英殿聚珍版《四库全书》本补足(其中五至七卷,武英殿本分爲四卷,仍改按底本目录爲序)。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通判挽词》是宋代楼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代笃信青箱学,
奔驰的骏马更显鞭的威严。
半山上分立近派,
峭壁和深谷中吟咏新篇。
竹马相迎双舄入场,
纪念曾经的童年友谊。
在桐树的阴凉下回忆起两位已故的亲人,
黄色的扉页上展示着谈论和辩论的智慧。
风节仍然高悬,保持着崇高的风范。
诗意:
《王通判挽词》以诗人楼钥的口吻,表达了对王通判(一种官职)的挽歌之情。诗人赞扬王通判世代以来对儒家经典的虔诚学习,形容他如奔驰的骏马般,在官场上显得威严和出色。诗人以山为喻,将王通判与他的学术派别比作山中的不同位置,而他的新篇则象征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诗人回忆起与王通判童年时的友谊,以及在童年时期逝去的亲人,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感伤。最后,诗人称赞王通判的智慧和高尚品质,形容他仍然保持着崇高的风范。
赏析:
《王通判挽词》通过对王通判的赞美与怀念,展现了作者楼钥对友情、家人以及学术追求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山水自然景物的比喻,使诗意更加深远。描绘了王通判世代笃信儒家学问的品质,表达了对他在官场上的卓越才能的赞赏。同时,通过竹马相迎和忆及已故亲人的情节,诗人表达了对童年友谊和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最后,诗人以黄色的扉页象征智慧和辩论,突出了王通判的聪明才智和高尚的品质。整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王通判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传递了对友情、家庭和学术追求的思考和赞美。
紫盖亭亭秀荆渚,股分采水穿林莽。尚想当年老阿瞒,燕骑蛇予走先主。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银兔频年滞使麾,曲台犹掌一王仪。四巡奏颂推严笔,千牍程书入汉帷。驷里飞觞酣玉液,天街叠鼓候金羁。前期侍从丹涂地,秘殿螟风拂翠緌。
苍生倚大臣,此风破南极。开边一何多,至死难塞责。
公说曹溪事,经今六百年。庵基平地筑,碑记远人传。种竹初遮日,蔬岩只欠泉。自当居鼎鼐,岂在学修禅。
匹马关山不自怜,归来巾几更萧然。剑门南北等为客,木偶东西聊听天。未省繁华宽旅思,可将奔走负流年。夜凉早梦秋风起,催上山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