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台上客,秋至望乡关。
中愿遮望眼,可奈燕支山?
《望乡台》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望乡台上,秋天到来时,他望着乡关,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他希望有一座高山可以遮住他的视线,但无奈的是,燕支山却依然存在。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情感和景物之间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尽管诗人站在望乡台上,可以俯瞰远方,但他的目光却无法穿越乡关,看到故乡的真实面貌。他内心渴望有一种力量,能够遮挡他的视线,让他暂时忘却思乡之苦,但可惜的是,现实中的燕支山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在异乡漂泊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无奈。诗中的望乡台和望乡关象征着离乡之苦和思乡之忧,而燕支山则成为了无法遮挡思乡之情的现实存在。通过诗人的感叹,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摆脱的思乡之痛。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表达,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它引发了人们对离乡背井、思乡之情的共鸣,让读者在感叹诗人的遭遇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反思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珍视。
总之,杨维桢的《望乡台》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在异乡漂泊时的内心挣扎和无奈。这首诗通过对比景物和情感,唤起读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思乡之痛,使其产生共鸣。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南位之南下曲街,画罗窗户隔红梅。方方丈石平如掌,曾是官家拜斗来。
春筦方中,正良辰馀五,韶光明媚。晓见非烟佳气,满堂融溢。学语儿童喜色。庆间世、悬弧此日。休言未、结组弹冠,不劳戏傲泉石。生平服膺道德。看名高谷口,年齐箕翼。况有宁馨,已报月宫消息。只这谁人似得。且莫惜、高张华席。应须拚、明日扶头,尽教金盏频侧。
独坐书斋日正中。平生三昧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势挟怒涛翻急雪,韵胜甘露透香风。晚凉月色照孤松。
惠帝君臣一样愚,九龙翁仲泪如珠。眼前丧乱浑如冈,崇有何当却破无。
短褐身披满渍苔,灵溪深处观门开。却从城里移琴去,许到山中寄药来。临水古坛秋醮罢,宿杉幽鸟夜飞回。丹梯愿逐真人上,日夕归心白发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