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园》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石苍苍,连峭峰,
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
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
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
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
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
李成但得平远工。
中文译文:
山石青苍苍,峭峰连绵不断,
大山高耸云雾缭绕。
古老的松树瘦弱无痕迹,
创造之妙何其无穷。
古绢脆弱而再次补缀,
气势犹如高耸的嵩山。
上面有着荆浩的字迹,
特意归属于翰林公。
愿意用廷圭来换一颗墨丸,
谁说卖字画要用青铜。
范宽一生学艺不止,
李成只希望能够精通平远工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王原叔内翰宅中的山水园景。作者以形容山石青苍苍、峭峰连绵的手法,表现出大山高耸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其中的老松瘦树没有被书法笔迹所刻画,却展现出大自然巧妙的创造力,表达了人力无法及的造化之妙。
诗中提到的古绢脆弱,再次补缀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传承。它们的形象犹如高耸的嵩山一样气势非凡。诗的末句提到了荆浩字迹,特意归属于翰林公,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诗词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作者愿意用廷圭(古代官员的尺子)来换取一颗墨丸,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珍视,认为艺术的价值不应仅仅以金钱来衡量。范宽和李成则象征着两位著名的文化人物,他们的学术追求永无止境。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艺术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情怀和对美学、文化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
翠楼春酒虾蟆陵,长安少年皆共矜。纷纷半醉绿槐道,蹀躞花骢骄不胜。
名与长江万古流,当时狼藉若为收。脚跟只为不点地,又涴桥边块石头。
魏氏当礼何斗坛,至今遗址在人间。苍梧已老烟霞淡,丹灶空馀岁月间。铃铎夜深惊睡鹤,幡幢晴影上空山。后人自魏縻婚宦,不得追随款旧关。
郁林开郡毕,维扬作贡初。万推方演梦,惠子正焚书。执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六牙行致远,千叶奉高居。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遥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坡谢无人共此山,翠蛟亭上拍栏干。溪声到耳三更雨,岚气沾衣六月寒。酒酿可呼仙子饮,池深怕有老龙蟠。天河挽住不容易,只纵游人一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