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啼辞戚里。
回顾望昭阳。
镜失菱花影。
钗除却月梁。
围腰无一尺。
垂泪有千行。
绿衫承马汗。
红袖拂秋霜。
别曲真多恨。
哀弦须更张。
《王昭君》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是庾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拭去眼角的泪水,告别亲人的戚居。
回首眺望昭阳宫。
镜子中失去了菱花的影子,
发簪上除去了月亮的借光。
腰间的围裙再也没有一寸的余地,
泪水不停地滑落,
绿色的衣衫上承载着马上的汗水,
红袖轻拂着秋霜。
分别的曲调中真的有太多的悲伤,
哀怨的琴弦必须更加紧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王昭君与亲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和伤感。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美女,她被迫嫁给匈奴的单于,成为了外国人的妻子,与亲人和故土分离,生活在异国他乡。诗中的描写充满了离别之情和失落之感。
诗的开头描述了王昭君拭去眼角的泪水,告别亲人的戚居。她在离别之际感到异常悲伤,泪水不断滑落。接下来,她回首望向昭阳宫,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诗中的"镜失菱花影"和"钗除却月梁"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王昭君的容貌和装饰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和光彩。"围腰无一尺"表达了她身上的围裙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了,暗示她的生活十分艰难。
"绿衫承马汗"描绘了她衣衫上承载着马上行进时的汗水,显示了她的辛苦和奔波。"红袖拂秋霜"则形象地表达了她纤纤玉手轻拂秋霜的情景,寓意她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两句"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表达了王昭君分别时的悲伤和哀怨之情。"别曲"指的是分别时的音乐,其中蕴含着太多的悲伤和不舍。"哀弦须更张"表示琴弦必须更加紧张,以表达更深的悲伤情绪。
整首诗词通过对王昭君内心世界的描绘,反映了她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悲伤,表达了作者对她命运的同情和痛惜。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才华。
羊犬争雄宇内残,文风犹自到长安。当时枉被诗书误,惟有鲜卑贺狄干。
饮遍长安酒,春风送马蹄。异乡怜会合,明日复东西。行兴看君速,归期恨我稽。门前客星濑,到日濯尘泥。
遇王风,风传我。风发**,风害家缘破。拈弄风飚风险团水火。风子**,风韵闲吟和。顺风行,迎风坐。饮罢真风,更枕清风卧。施布仁风功行大。自许扶风,风里成因果。
燕赵生奇士,仇方决志平。十年常竭节,一剑早知名。自取河南镇,终辞霸府兵。飞鹰昭庆路。穷达有高情。
欲遣清风扫乱云,先将一雨净游尘。今年大作中秋事,月色何孤我辈人。照却信方还剩在,看来千古许清新。不眠不惜不朝补,报答孤光醉是真。
孤鸾将鹤群,晴日丽春云。何幸晚飞者,清音长此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