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节光华二十春,壮猷曾不侍严宸。
栖心香火才同社,放意溪山幸卜邻。
再世簪缨宜衮衮,一门兰玉尚诜诜。
霜清三港追随地,丹旐飘然泪满巾。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王中奉汉老挽词》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符节光华二十春,
壮猷曾不侍严宸。
栖心香火才同社,
放意溪山幸卜邻。
再世簪缨宜衮衮,
一门兰玉尚诜诜。
霜清三港追随地,
丹旐飘然泪满巾。
诗意:
这首诗以挽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已故的王中奉汉老的怀念和敬意。诗人描述了王中奉的光辉岁月已经二十个春天,他曾经有过雄壮的事迹,但却未能侍奉朝廷,没有得到应有的荣宠。王中奉心向往之的是宁静的生活,与平康的社会共处,沉浸于香火之中。他享受自由自在的心境,幸运地居住在山水幽静的邻里。诗人认为,如果王中奉能再次投胎重生,他应该是一个威严的高官,一门之主贵为王侯。然而,他的子孙后代仍然保持着谦逊和高雅的品质。最后,诗人以凄凉的笔触描绘了丧礼的场景,王中奉的丧礼在寒冷的三港之地进行,旗帜飘扬,泪水满布巾。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王中奉汉老的景仰和怀念之情。王中奉是一个在官场中未能获得应有地位的人,但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以香火为伴,与溪山为邻。这种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在宋代文人中是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对王中奉的赞美和对他境遇的反思,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痛惜和对逝去友人的哀思。诗的结尾以凄凉的场景和泪水的描绘,增添了悲情色彩。整首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王中奉的敬佩和惋惜,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开到荼醾春事阑,又寻杖履看青山。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蛮风瘴雨间。佛地平分天界限,道场元属鬼门关。野僧不会游人意,日未晡时及早还。
夜寒错认定盘星,金屑霏霏翳眼睛。教坏平人至今日,惺惺划地不惺惺。
巧翦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艳歌浅拜笑嫣然。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挂碧云边。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
为怕凋零不忍栽,问云何处正初开。小窗尽日看春至,短帽无人彻夜陪。光景长如新月上,杖藜懒向小园隈。最怜飞玉朝来见,不怪狂风急雨催。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