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为布金寺僧慧鉴作呈赵守》

老树槎牙记佛庐,露啼蛩吊百年馀。
鼎新堂殿谁为此,壮观林泉我弗如。
身上无华惟布楼,盂中舐味祗山蔬。
野僧勤瘁能如许,罪或无多乞赦除。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为布金寺僧慧鉴作呈赵守》是宋代刘宰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树槎牙记佛庐,
露啼蛩吊百年馀。
鼎新堂殿谁为此,
壮观林泉我弗如。
身上无华惟布楼,
盂中舐味祗山蔬。
野僧勤瘁能如许,
罪或无多乞赦除。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布金寺僧人慧鉴的生活情景,展示了他的清苦与奉献。诗人通过描写寺庙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慧鉴以及布金寺的景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布金寺僧人慧鉴的生活与境况。首两句“老树槎牙记佛庐,露啼蛩吊百年馀。”通过描写古老的佛寺和夜晚的蛩鸣,展现了佛庙的悠久历史和宁静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鼎新堂殿谁为此,壮观林泉我弗如。”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景观壮丽之感,以及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谦逊。诗人认为自己的描述无法与寺庙的壮丽景象相比。

接下来的两句“身上无华惟布楼,盂中舐味祗山蔬。”描述了慧鉴清贫的生活状况。他没有华丽的衣饰,只有简朴的布衣。他吃的是山中的野菜,生活简单而朴素。

最后两句“野僧勤瘁能如许,罪或无多乞赦除。”表达了诗人对慧鉴的敬佩和赞美。慧鉴作为一个野外修行的僧人,勤劳努力,生活简朴,诗人认为他的“罪过”并不多,请求佛祖赐予他宽恕。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慧鉴的生活和诗人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清贫与奉献的崇尚,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 《秋柳诗八首》

    名擅章台第一家,忍将憔悴送年华。容销已失如眉叶,才尽难回比雪花。才见高楼堪系马,俄同寒树与栖鸦。荣枯只是寻常事,忽漫逢时莫自夸。何处相逢最有情,平康曲转大堤横。回眸不忍枝头望,携手真愁树底行。近泪几丝浑欲断,牵情千缕苦相萦。自经委谢无穷忆,应悔风花忒煞轻。

  • 《秋色》

    凭高望不极,望断动愁情。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马上人回首,戎戎黯客程。

  • 《閒坐海观兴致悠然是时月白如昼》

    一笑灵龟尾曳涂,扁舟聊复寄菰蒲。潮生潮落帆来去,云卷云舒山有无。风定若教胥怒息,月明空忆蠡游孤。渔翁不识人间事,白发青蓑酒满壶。

  • 《好事近》

    诗客少微家,世有斗南人杰。一段素襟清韵,似玉壶冰雪。怀中卿相饱经纶,况是好时节。我有太平歌颂,待形容贤业。

  • 《和笑庵送面》

    深堂杰阁松风鸣,黄梅已过双溪晴。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壶清。我来蒙师炷香鼎,旋汲溪泉为煎茗。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肠怯龙饼。

  • 《送麻姑山道人》

    麻姑一女子,处处有仙坛。地古留遗嘛,君今住此山。流泉清涧底,落日乱峰间。闻有蔡经者,时时得往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