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渭村酬李二十见寄》

百里音书何太迟?暮秋把得暮春诗。
柳条绿日君相忆,梨叶红时我始知。
莫叹学官贫冷落,犹胜村客病支离。
形容意绪遥看取,不似华阳观里时。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渭村酬李二十见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里音书何太迟?
暮秋把得暮春诗。
柳条绿日君相忆,
梨叶红时我始知。
莫叹学官贫冷落,
犹胜村客病支离。
形容意绪遥看取,
不似华阳观里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写给朋友李二十的回信。诗中表达了情感和对友情的思念。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李二十音讯迟迟不到的不满和思念之情。他嘲讽地问道,为何百里之外的音信来得如此迟缓?虽然已经是秋天,但他仍然将心中的春天寄托于诗中,把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思念结合在一起。

接着,诗人以柳条绿和梨叶红的自然景物来比喻两人相互思念。柳条绿时,代表着李二十对诗人的思念;而梨叶变红时,诗人才真正体会到了对李二十的思念之情。

诗人接下来劝慰李二十不要嘲笑自己贫穷和冷落,因为与那些病重离散的村客相比,他的处境还算好的。诗人用这种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李二十的慰问和关怀。

最后,诗人表示他的心情随着形容景物的变化而远离。他说,此时的心情已不似当初在华阳观里时的那般宁静。这或许暗指诗人在官场上的遭遇和磨难,使得他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友情的思念和对自身遭遇的反思。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对柳条和梨叶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起伏。同时,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使得这首诗词更加真实和感人。

  • 《汀州》

    元丰陈汀州,见谓黄太史。年登境无蝗,政恐不相似。

  • 《松源山》

    征途未尽弋阳西,且过松源九节溪。烟雨蒙蒙山色好,鹧鸪更与尽情啼。

  • 《句》

    若是道人头不白,老人当日合乌头。

  • 《送丁廓秀才归汝阴二首》

    好去翩然丁令威,昔人且在不应非。淮云岂与辽天阔,想复留情故一归。

  • 《百舌》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 《颜北城有约看梅徘徊花下》

    千林共摇落,老树独蜿蜒。玉立无人处,黄昏欲雪天。临风情脉脉,倚竹静娟娟。身世寒香裹,相看意已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