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圩丁词十解》

两岸沿堤有水门,万波随吐复随吞。
君看红蓼花边脚,补去修来无水痕。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作品评述

《圩丁词十解》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门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两岸沿堤有水门,
万波随吐复随吞。
君看红蓼花边脚,
补去修来无水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水门为背景,描绘了水门两岸的景色。诗人观察到水门两侧的波浪随着水门的开启和关闭而涌出和回吞。诗中提到了红蓼花,这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它的花朵在水门边缘绽放。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水门的修建工艺的赞叹。

诗中的“补去修来无水痕”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水门工艺的赞美。水门的修建工艺如此精湛,以至于在开启和关闭时,水门两侧的水波不会留下痕迹,仿佛水门从未被打开过一样。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人类智慧和技艺的赞美,人们通过巧妙的设计和修建,创造出了如此精妙的水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水门边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类智慧的赞美。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智慧的敬佩。

  • 《泰伯庙迎享送神辞三章》

    翼翼兮新宫,兰櫋兮枅桂,气总总兮高灵下队。君视入弦兮昔何殊于弃屣,今复何有兮一席之壝。惠我吴人兮曷日以弭。吁嗟君来兮我心则喜,君来不来兮我忘食事。

  • 《六桥行(西湖)》

    芙蓉苑。记试酒清狂,亸鞭游遍。翠红照眼。凝芳露、洗出青霞一片。垂杨两岸。窥镜底、新妆深浅。应料似、锦帐行春,三千粉春矜艳。避逅紧马堤边,念玉笋轻攀,笑箸同欢。岁华暗换。西风路、几许愁肠凄断。仙城梦黯。还又是、六桥秋晚。凝望处,烟淡云寒,人归雁远。

  • 《好事近(岩桂)》

    蟾苑桂飘香,雅称_娥珍惜。吹下一丛仙种,伴秋光岑寂。金风玉露嫩凉天,造化有消息。醉赏绿云金粟,媚枝头月色。

  • 《咏风》

    摇摇歌扇举,悄悄舞衣轻。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 《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

    新秋入破宅,疏淡若平郊。户牖深如窟,诗书乱似巢。移床惊蟋蟀,拂匣动蟏蛸。静把泉华掬,闲拈乳管敲。桧身浑个矮,石面得能bn.小桂如拳叶,新松似手梢。鹤鸣转清角,鹘下扑金髇.合药还慵服,为文亦懒抄。烦心入夜醒,疾首带凉抓。杉叶尖如镞,藤丝韧似鞘。偾田含紫芋,低蔓隐

  • 《偈颂三首》

    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临济喝处,德山棒头耳聋;德山检时,临济喝下眼瞎。虽然一搦一抬,就中全生全杀。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