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为归云师赋野航》

遇坎与乘流,谁能舍迹求。
即空皆是境,大渡本无舟。
风流随机息,乾坤任光浮。
可怜迷岸者,漂荡几时休。

作者介绍

薛嵎(一二一二~?),字宾日,小名峡,小字仲止,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五(《宝祐四年登科录》)。官长溪簿(清干隆《福建通志》卷二六《职官志》)。有《云泉诗》。 薛嵎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为归云师赋野航》是薛嵎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遇到困境时,谁能舍弃一切追求。即使虚空无物,也能成为境界;大河没有船只也能渡过。风和水随机流转,天地间的光芒自由漂浮。可怜那些迷失在岸边的人,流浪漂泊何时休止。

诗意:
这首诗词以航行为主题,通过描绘人们在遇到困境时的选择、境界的体验以及迷失的命运,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迷茫人们的关怀。作者通过航行的隐喻,呼唤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前行、超越自我,以及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升华。

赏析:
《为归云师赋野航》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词以航行为象征,表现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选择。遇到坎坷时,诗人提问谁能够舍弃一切追求,勇敢地面对困境。他认为即使在虚空中,也能体验到一种境界;即使大河没有船只,也能够渡过。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人们勇敢面对困境、超越物质境界的赞美。

诗词中还描绘了风和水的自由流转,以及天地间的光芒漂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豁达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风和水都是随机而来,无法预料,这与人生的变幻无常相呼应。同时,他认为天地间的光芒是无拘无束的,自由闪烁,体现了人们内心追求自由和升华的愿望。

最后,诗词中提到了那些迷失在岸边的人,漂泊流离的命运。诗人对他们表示同情与关怀,希望他们能够摆脱迷茫,找到人生的归宿。

总体而言,《为归云师赋野航》通过航行的隐喻,探讨了人生的追求、境界和命运之间的关系。诗词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并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坚持追求,追寻内心的自由与升华。

  •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映照须眉能玩世,支离皮骨故工愁。持杯各在飞鸿侧,咽入天风与唱愁。

  • 《上知府大同王太尉六首》

    荐士满朝称弟侄,教民到处过儿孙。就中治陕偏清净,不似侯门似道门。

  • 《长思仙》

    入南京。赴蓬瀛。显出王风九转成。超然得上升。宠何荣。辱何惊。三髻山侗绝利名。何愁性不灵。

  •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上下二镬》

    元非铸冶自成湾,乌兔烹煎那得闲。却问黄粮几番熟,不知沸鼎在人间。

  • 《十月》

    塞向倾书槴,开炉积豆萁。林居得温暖,天遣养衰迟。瓮盎藏蔬後,鉏耰下麦时。农家冬最乐,我老颇能知。

  • 《自古吟》

    自古大圣人,犹以为难事。而况后世人,岂复便能至。求之不胜难,得之至容易。千人万人心,一人之心是。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