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为圣俞颂橘岩》

洞庭秋晚半青黄,须待霜林熟自香。
不向悬崖亲撒手,认皮作炎错承当。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为圣俞颂橘岩》

中文译文:
洞庭湖上的秋天渐渐变得半青半黄,
等待霜林成熟时散发自然的香气。
不敢亲手触摸悬崖的险峻,
宁可承担错误承当皮肉之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释绍昙所作的《为圣俞颂橘岩》。诗中通过描绘洞庭湖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法则的顺从。

首先,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秋天的景色,以半青半黄来形容秋天的色调。这种色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柔和而含蓄的美感,与大自然的温婉相得益彰。通过这种描绘,作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敏感感受。

其次,诗中提到了等待霜林成熟时散发香气的情景。这里的霜林可以理解为橘树,暗示了秋天果实成熟的时节。作者借此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顺从和等待的态度。他不急于亲手摘取果实,而是选择静静地等待果实自然成熟,呈现出一种谦虚和谨慎的心态。

最后,诗中提到了不敢亲手触摸悬崖的险峻,宁可承担错误承当皮肉之痛的态度。这里的悬崖可以被理解为严峻的境遇或困难。通过不敢亲自触摸悬崖的险峻,作者表达了对困境的敬畏和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他选择承担错误和痛苦,而不是冒险去挑战悬崖的险峻。这种态度展示了作者对自我保护和谨慎行事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洞庭湖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然法则的顺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身行为的谨慎态度。这种审慎和谦虚的态度使得这首诗具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 《山苕行》

    苕花如云色如雪,万垅千溪看不绝。风吹日炙自鲜明,弃在空云谁爱悦。遭逢偶入山入手,缚作蓬菘扫尘帚。髯疏发落已萧然,时对西风一回首。人间贵贱不须论,此物古来从至尊。犹胜长抛霜露裹,秋虫野燐愁枯根。

  • 《真州东园作》

    十年历遍人间事,却绕新花认故丛。南北此身知几日,山川长在泪痕中。

  •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杜宇真吾交,劝去恨不速。忠告输肝肺,厚意均骨肉。陋哉鹧鸪语,揣我贫念禄。竹鸡更鄙浅,泥淖忧车轴。秋风严濑清,春雨戴溪绿。行矣勿复疑,照影巾一幅。

  • 《夜读庄子呈高紫微》

    蒙园傲吏御风仙,聊以卮言后世传。小大升潜同此地,智愚工拙岂其天。众途适正何劳问,一理观心本自然。从此二经束高阁,为君终夕读名篇。

  • 《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

    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千载周家孝义乡。草木尽芬芳。更觉溪头水也香。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准备他年尽锦堂。

  • 《将去广陵别史员外南斋》

    家声曾与金张辈,官署去居何宋间。起得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他山。鸳鸾终日同醒醉,萝薜常时共往还。贱子今朝独南去,不堪回首望清闲。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