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为吴太初题初邻斋二首》

三两茅庐一径深,略知住处未知心。
元来有物先天地,难向君家屋畔寻。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为吴太初题初邻斋二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叫吴太初的人,他住在一座简陋的茅庐里,周围环境幽深宜人。然而,尽管我们可以对他的住处有所了解,却无法洞察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三两茅庐一径深,
略知住处未知心。
元来有物先天地,
难向君家屋畔寻。

诗意:
这座茅庐隐匿在一条幽深的小径旁,简陋而又宁静。我们对他的住处略有所知,却无法揣测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在这个世界之前,就有一些无法言喻的存在,它们比天地更早,而我们很难在君家屋畔找到它们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茅庐和深径形象地展示了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作者通过描述茅庐的幽深和住处的未知心,表达了吴太初内心的难以捉摸和雄心壮志的不可预测性。诗中的"元来有物先天地"表达了一种超越人世的存在,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宇宙万物深邃玄奥的感悟。最后一句"难向君家屋畔寻"则暗示了人们对于真理和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项困难而漫长的任务。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追寻和探索的主题,同时揭示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在宋代文人中是常见的主题,也体现了方回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 《送山人归旧隐》

    工为楚辞赋,更著鲁衣冠。岁俭山田薄,秋深晨服寒。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会被公车荐,知君久晦难。

  • 《文南朱使君葬其故人钤兵李侯士大夫高其风义》

    翻手为云覆手雨,自昔尝闻不陵语。年来雅道更萧飒,反眼朋游成越楚。便当贯草绝交论,谁与重寻怀旧赋。一洗衰风振颓败,我为使君高此举。故人流落死未葬,藁殡萧萧泣行路。破棺露骨沙草秋,纸钱号风白日暮。伤心重念百年交,洒涕亲营一抔土。送霄不烦司渌传,择地当邻烈士墓。

  • 《郊行漫兴》

    山桥野店酒盈卮,拄杖无钱欲典衣。日暮杨花太无绪,随风却自渡江飞。

  • 《成武县作》

    释褐来成武,初官且自强。位卑松在涧,俸薄叶经霜。雨菌生书案,饥禽啄印床。犹惊写秋卷,槐砌落花黄。

  • 《花朝侄孙子固家小集》

    今朝当社日,明日是花朝。佳节唯宣饮,东池适见招。绿深杨柳重,红秀海棠娇。自笑鬓边雪,多年不肯消。

  • 《阿奇晬日》

    穷居少生涯,养子如种谷。寸苗方在手,想像秋禾熟。吾儿天所惠,骨相颇丰硕。娟娟怀抱中,一岁至週日。愿汝无灾害,长大庶可必。十岁聪明开,二十蚤奋发。胸蟠三万卷,手握五色笔。策勋文字场,致君以儒术。不然学孙吴,纵横万人敌。为国取中原,辟地玄冥北。他年汝成就,料我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