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新制夺春妍,物采名堂意晓然。
应有五纹供帝衮,曾无一缕费民编。
年来抚字谁高手,古道循良此比肩。
经纬一同馀事耳,清朝昼绣说家传。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为谢府题制锦堂》是宋代文人曹彦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精美的锦绣堂室,表达了对谢府家族的赞美和敬意。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锦江新制夺春妍,
物采名堂意晓然。
应有五纹供帝衮,
曾无一缕费民编。
年来抚字谁高手,
古道循良此比肩。
经纬一同馀事耳,
清朝昼绣说家传。
诗意:
这首诗词以锦江新织的锦缎夺人眼球,描绘了锦堂室内的华美景象。作者赞叹了锦绣的品质和独特之处,认为它们的纹样应该供奉给天子穿着的华服,而且这些锦缎并没有浪费一丝一缕的丝线,没有给人民增加负担。诗人感叹多年来,谁有高超的书法技艺,能够书写出这些珍贵的文字。他认为这种传统的良好风尚值得继承,以示对家族的传承和文化的尊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锦堂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锦绣工艺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锦绣堂室被描绘得十分华美,突出了锦缎的精美品质和细腻纹样。诗人以此来表达对谢府家族的敬佩,将锦绣与家族的声望与荣耀相联系。诗中还强调了锦缎的制作精良,没有浪费一丝丝线,体现了作者对节约和勤俭的赞赏。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了书法,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能够书写出这些珍贵的文字的人应该倍加珍视,将这种良好的传统继承下去,以保持家族的声望和文化的传承。整首诗词通过对锦堂和传统工艺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谢府家族的尊敬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
错错,戏海狞龙,冲霄辽鹤。老慈明,无著莫,笑里重重露拴索。
季札墓傍碑,古称尼父篆。始没春秋义,十字固莫浅。磨敲任牧童,侵剥因野藓。嗟尔後之人,万言书不显。
雪芽近自峨嵋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旋置风炉清樾下,它年奇事记三人。
文成五利老纷纷,方丈蓬莱但可闻。万里出师求宝马,飘然空有意凌云。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