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归留不住,春归春意难分付。
凡言归者必归家,为问春家在何处。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问春》是一首宋代邵雍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月春天回归却不久留,春天的归来带有难以言传的意义。凡是回归的人都会回到自己的家,我想问问春天的家在何方。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和对春天归来的期待。春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它的离去又带来了无限的遗憾和思念。诗人触发了对春天归来的深刻思考,他想知道春天的家在何处,也许是为了能够找到春天的踪迹,与春天更加亲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归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诗中的“三月春归留不住”一句,流露出春天短暂的停留和转瞬即逝的特点,给人一种无常和离愁的感觉。而“春归春意难分付”一句,则表达了春天归来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这种意义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和解释。
诗人用“凡言归者必归家”一句,将春天的归来与人们的回家联系在一起,暗示着春天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和渴望。最后一句“为问春家在何处”,以问句的形式带出了诗人对春天所寄予的期望和渴望,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真正存在的疑问和探索。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透过对春天的追问,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它使人们在欣赏春天的美丽同时,也深思生命的变迁和人生的归宿。
壮国山河倚空碧,迥拔烟霞侵太白。绿崖下视千万寻,青天只据百馀尺。
严家儿,八岁杀父姬,严家父称奇。养成虎豺恶,腐儒弄虎髭。嗟吁豺虎天早毙,七十慈母免官婢。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梦回故国情方黯,月过疏帘夜正凉。菱镜也知移艳态,锦书其柰隔年光。鸾胶处处难寻觅,断尽相思寸寸肠。
秋虫响空堂,纤月下幽渚。鸟惊风外林,花落庭中树。羁栖兴远怀,城阿隔秋雨。耿耿良不寐,脉脉以无语。
心境难调缓急弦,住山空度一年年。逐时蔓草徒劳铲,去日寒灰莫更然。北里笙歌传水上,西湖书记到花前。寻常忆得除禅语,次第无过省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