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

山前溪上最宜春,千树夭桃一雨新。
争得扁舟随水去,乱花深处问秦人。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是宋代诗人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前溪上最宜春,
千树夭桃一雨新。
争得扁舟随水去,
乱花深处问秦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福昌院春日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诗意。在山前的溪水旁边,春天是最适宜的季节。一场春雨之后,千树夭桃绽放出新的生机。诗人渴望乘坐一艘小船随着溪水漂流,到达花朵盛开的深处,向来自秦地的人们询问花的信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详细的赏析:

1. "山前溪上最宜春":诗人选择了春天最宜人的地方作为描写的对象,山前溪水的清流和美景增添了生动感。

2. "千树夭桃一雨新":春雨滋润了千树夭桃,使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句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界的美妙变化。

3. "争得扁舟随水去":诗人表达了他渴望乘坐小船顺流而下的愿望。船随水流漂流,象征着诗人对于追求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4. "乱花深处问秦人":诗人希望到达花朵盛开的深处,向来自秦地的人们询问花的情况。这里的"乱花"表示花朵繁盛而纷乱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的决心。

整首诗词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行动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他对追求自由和探索的渴望。这首诗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生境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思考。

  • 《赴举出山留寄山居郑参军》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 《侄孙诗》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 《宝冠寺》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 《金谷园》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 《长安路(一作韩翃诗)》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 《日出吟》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