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晓麦青青,柯山树头红鹤呜。
窗间梦断客叹息,忆我去年临汝城。
平池朱阁花如雪,岘山少室两奇绝。
岂知崎岖黄土岗,茅屋芦篱风雨折。
殷勤寄语望嵩楼,此身强健会重游。
陈迹再寻难料得,正如三到旧黄州。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闻红鹤有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东风吹拂麦苗青翠,
柯山树梢红鹤鸣叫。
梦断客人在窗间叹息,
怀念我去年临汝城。
平池上朱阁,花簇如雪,
岘山上少室,两处奇景。
岂料崎岖的黄土山岗,
茅屋芦篱遭风雨摧折。
恳切地寄语望着嵩山楼,
我身体健壮,将重游。
再次寻找过去的足迹,
难料如同三次到旧黄州。
诗意和赏析:
《闻红鹤有感》描绘了作者在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感。诗中以东风吹拂麦苗、柯山上红鹤鸣叫为开头,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窗间的梦断和客人的叹息,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旅途中的离别和思乡之情。作者回忆起去年在汝城的经历,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平池和岘山的美景。平池上的朱阁被花朵装点得如同雪一般美丽,而岘山上的少室则是另一处奇景。这些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赞叹。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转折了诗的主题,描述了崎岖的黄土山岗上的茅屋和芦篱在风雨中被摧折的景象。这种对自然的残酷和无情呼应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困顿,也暗示了人生的坎坷和挫折。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重游嵩山的渴望和对健康的自信。作者希望能够再次寻找过去的足迹,但也明白再次寻觅已经难以预料,就像三次到达旧黄州一样。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旅行经历为线索,通过描绘风景和表达情感,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坎坷和希望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的起伏不定。
廉以维其心,在心常有辨。一介不妄取,真如视土粪。
国尚有人悲此老,天其丧我泣吾曹。平生心事知谁与,怅望今人论太高,便谷卑心随故步,岂期中路丧连鳌。先生已死吾何望,举眼犹知有凤毛。
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贾傅竟行矣,邵公惟泫然。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沉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
竹爆当门庭,震门陛也。
黍大青混沌,此即万化鞘。盘古不得窥,凿之忽七竅。太朴既脱手,银蝠乃夜啸。乾坤两饼分,日月变丸跳。九鸦方爇天,致渠共工斗。额血不周山,山裂天西漏。娲皇炼彩石,一发大庭笑。宓犧方蛇蟠,商契亦燕鷇。
钝碧顽青几万秋,直无天地始应休。莫嫌尘土佯遮面,能向楼台强出头。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假饶不是神仙骨,终抱琴书向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