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温春疫早,死者晨满街。
但闻哭子悲,不闻哭母哀。
老慈爱益深,壮刚气则乖。
嗜欲夺天性,情恩占妻孩。
诗三百具存,声已亡南陔。
人情古不美,况复嗟今哉。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闻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王令。这首诗描绘了冬天温暖而春天疫情早起的景象,街道上充满了早逝者的悲鸣声。但是作者只听到了子女的哭泣声,却没有听到母亲的悲伤哀号。年老的母亲对子女的慈爱越深,而年轻的壮丁则丧失了刚毅的品质。欲望的贪婪夺走了人们与天性的和谐,情感和亲情被权力和利益所占据。过去的诗歌留存了三百首,但声音已经消失在南方的山陕之间。人类的情感已经不再美好,更何况现在的世道,作者不禁叹息。
中文译文:
冬天温暖春天疫情早,
死者晨满街。
但闻哭子悲,
不闻哭母哀。
老慈爱益深,
壮刚气则乖。
嗜欲夺天性,
情恩占妻孩。
诗三百具存,
声已亡南陔。
人情古不美,
况复嗟今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担忧和对时代的失望。作者以冬天的温暖和春天早期的疫情为背景,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人们面临的死亡。诗中作者听到了子女们对逝者的哭泣,但却没有听到母亲的悲伤声音,这可以理解为母亲对子女的深沉爱意,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中对亲情的忽略。
诗中的老慈爱与壮刚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年老的母亲因为对子女的爱而变得更加深沉,而年轻的壮丁们却失去了坚毅的品质,可能是因为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诱惑和挫折。嗜欲贪婪夺走了人们本有的天性和人情,情感和亲情被权力和利益所取代。
诗中提到过去的诗歌留存了三百首,但它们的声音已经消失在南方的山陕之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过去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下社会氛围的失望,人情已经不再美好。诗的结尾,作者嗟叹现在的时代,对当下社会的现状表示无奈和悲叹。
《闻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忧虑和对时代的失望。诗中的对比以及对亲情和人情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引人深思。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少年不更事,新学多误人。桓冲成引语,张禹岂纯臣。
衰残悔不早修真,蓝缕何须更逐贫。诸恶能通三世业,瓣香要做再来身。先民至死思存汉,谄子偷生作美新。俯仰两间无愧怍,有辞可以白先人。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
山有乔峰水有涛,未能容屐岂容舠。非无仁智斯为乐,少有登临不惮劳。言味止知甘脍炙,语真谁是识琼瑶。自惭不尽人才处,长恨今人论太高。
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戒者九度。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