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险飞狐道,人传戎马过。
桑乾不可堑,三辅竟如何。
晚戍烽烟隔,秋郊苜蓿多。
无才资理乱,击剑自悲歌。
《闻虏犯保定》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险飞狐道,
人传戎马过。
桑乾不可堑,
三辅竟如何。
晚戍烽烟隔,
秋郊苜蓿多。
无才资理乱,
击剑自悲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虏寇侵犯保定的战事。诗人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和悲愤之情。诗中描述了天险的飞狐道被战马踏过,桑乾河不可为障碍,但三辅地区(指河北地区)最终如何面对侵略的困境呢?晚上守城的烽烟把视线隔开,秋天郊外的苜蓿草丛茂盛,但在乱世之中,没有才能的人如何治理混乱,诗人击剑时自然而然地悲歌唱出内心的哀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明代时期军事动荡和社会不安的现实。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侵略,诗人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和对社会秩序的关切。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形象生动,通过对天险飞狐道的描绘,传达了战马奔踏的声音和激烈的战争氛围。桑乾不可堑的描述暗示了战争的威胁无处不在,三辅地区的困境使人深感无奈。晚上的戍烽和秋郊的苜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乱世与宁静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在战乱中人们的生活仍然需要继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无法施展才能、无法理顺局势的无奈与悲愤,诗人自己击剑时内心的悲歌也成为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明代时期战乱和社会动荡的景象,呈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社会秩序的关切。它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面对乱世的无奈和自我的抒发。
性有耽山且画看,阴晴朝暮若能殚。天公似病诗才窄,乞与西来眼界宽。
近时洛社名真率,箪食壶浆取次游。试问西来老朝散,可能同志便相收。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尽日山行意未销,皈来再与坐溪桥。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道林真骨葬青霄,窣堵千秋未寂寥。宝势旁连大江起,尊形独受众山朝。云泉别寺分三径,香山幽人止一瓢。我亦鹫峰同听法,岁时歌员岂辞遥。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狙虽巧过人,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