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问梅》

孤芳皎皎怕人知,欲近清香远却宜。
认得清香端的处,等闲着眼莫相疑。
眼前禁得一枝横,不用千林缀玉英。
花谢花开浑不问,只将佳处付诗情。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问梅》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孤立的花儿明亮而洁白,害怕被人发现。
渴望靠近芬芳的香气,却又远离更加适宜。
要找到清香的源头,只需轻松地凝视,不要怀疑。
眼前的枝条横亘,不需要千万花丛点缀美丽的花朵。
无论花朵凋谢还是绽放,都不关心,只将美好的一面留在诗情中。

诗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一种孤高而自在的生命态度。梅花作为冬季的花卉,独自绽放,不畏严寒,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孤立的梅花散发着明亮的光辉,却害怕被人发现。它内心渴望靠近芬芳的香气,却又远离喧嚣,保持独立的本色。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专注于美好的事物,并对自己有信心,即使周围环境不理解或不赞同,也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

赏析:
《问梅》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特质和诗人的心境。诗人以对梅花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美的追求。梅花作为冬季的代表花卉,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坚强的力量。诗人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内心追求的理解和坚持,并将这种理解与自然界的美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意境。

诗中的"孤芳皎皎怕人知"表明梅花独自开放,散发着耀眼的光辉,但却害怕被人发现,这种孤立而高洁的姿态与诗人内心的追求相呼应。"欲近清香远却宜"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清香的向往,但又意识到与其距离的必要性。"认得清香端的处,等闲着眼莫相疑"告诫人们要用心去感受真正的美好,不要轻易怀疑。"眼前禁得一枝横,不用千林缀玉英"表明诗人将目光聚焦在一枝梅花上,不需要其他花朵的点缀,强调了独特的个性和自足的美。"花谢花开浑不问,只将佳处付诗情"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关注,不论花朵凋谢还是盛开,他都只将其中的美好之处付诸诗情之中。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梅花的特质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美的追求。通过与梅花的对比,诗人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内心自由与独立的信念。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以及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理解。读者在品味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梅花的孤高和美丽,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自我独立性和内心自由的思考和启示。

  • 《别宋粹一首》

    往昔少司农,朱幡牧刺桐。见碑怀叔子,有庙祀文翁。家法惟清白,军储必腐红。遥知门户肃,不与贾胡通。

  • 《送惠思归杭州》

    湖上秋风满,归怀岂易宽。身随秦树老,梦入浙江寒。为客久应厌,到家贫亦安。石房旧书在,重拂绿尘看。

  • 《清平乐 寿彬齐四月二十八日》

    清和天气。三荚萱犹翠。恰喜先生初度至。近迓薰弦佳致。几年人物彬彬。文华质实惟均。寿宿临之在上,龙溪文脉常新。

  • 《夏日四绝》

    错落星河天未明,太虚涵露气全清。东方隐约生光耀,便觉林间宿鸟惊。

  • 《望陵(二首)》

    忆在先朝日,曾沾侍从恩。鸾舆归寂寞,凤质俨生存。夕日昏阡树,春风长涧蘩。祠官如可乞,长奉泰陵园。

  • 《卜算子》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头树。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