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已失旧端明,何事令人骨屡惊。
拆石有声传建业,陨星无处吊南刑。
春风未作山川暖,江水何心日夜顷。
泪落中宵肠万结,眇然湖海寄吾生。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忱有作》
译文:
南轩张先生辞世,我感到深深的忧愁。
玉山已失去了昔日的明亮,是什么事让人心魄频频惊动。
拆开石头有声音传到了建业,陨落的星辰无处悼念南刑。
春风还未使山川温暖,江水为何日夜不停。
泪水在午夜落下,我的心情万般纠结。
我凄然地寄托着自己的生命,宛如湖海般浩渺无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孙应时写的,是为了悼念南轩张先生而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对张先生辞世的悲痛之情。诗的开头提到了玉山失去旧时的光辉,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张先生陨落的悼念之情,陨落的星辰无法找到合适的地方来悼念他。诗中描绘了春风未能温暖山川,江水日夜不停流动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物事的变迁,与人生的短暂形成对比。最后,作者以泪落、心情纠结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生命的寄托,表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无奈和沉思。
整首诗情感凄凉,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来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思考和悼念之情。通过对时间、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以及作者对逝去事物的无奈和思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深邃的情感,给人以思索和感悟的空间。
款泰坛,柴泰清。受天命,报天成。竦皇心,荐乐声。志上达,歌下迎。亿上帝,临下庭。骑日月,陪列星。嘉祝信,大糦馨。澹神心,醉皇灵。相百辟,贡八荒。九歌叙,万舞翔。肃振振,铿皇皇。帝欣欣,福穰穰。高在上,道光明。物资始,德难名。承眷命,牧苍生。寰宇谧,太阶平。
官已尚书,人犹寒素,仙有名言。谓是若人,法当至贵,仍主修年。 唐人四字鲜妍。堪照映、画堂彩烟。更对新凉,一声芝曲,万斛金船。
山势主宾立,溪流泾渭分。景幽诗易得,兴逸酒难醺。有累营家燕,无心出岫云。若言朝市事,毫发不曾闻。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落日倚阑干,徘徊汨罗曲。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我欲考鼋鼍之心,烹鱼龙之腹。尔既啖大夫之血,食大夫之肉。千载之后,犹斯暗伏。将谓唐尧之尊,还如荒悴之君。更有逐臣,于焉葬魂。得以纵其噬,恣其吞。
一春心事许谁同,金钥无声柳絮风。怪得枕中黄鸟唤,不知窗外海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