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三仕去何频,一卧南阳竟没身。
明主自应容直道,皇天何事杀忠臣。
拄天力屈空留草,贯日心存不化尘。
黄壤不知人世事,为君恸哭楚江滨。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闻南阳吕谏议长逝》是宋代郑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说南阳吕谏议长逝,
文子三次为国效命频频。
如今安眠在南阳,
再也没有人知晓他的消息。
明君应该容纳直言之道,
天地间为何杀害忠臣?
他曾屹立天地间,
却只留下了一地茂盛的草木。
心中怀有热血,
不愿被尘埃所侵蚀。
黄土之上不知世事变迁,
为了这位君主,
在楚江边悲痛哭泣。
诗意和赏析:
《闻南阳吕谏议长逝》是一首表达对忠臣吕谏议逝世的悼念之作。诗中作者郑獬借吕谏议之死,表达了对明君应该容纳直言之道的期望,以及对君主的忠诚和忠臣的无私付出的称赞与敬意。
诗中通过描述吕谏议的功绩和忠诚,以及他的悲剧遭遇,表达出对明君应该接纳直言的呼吁。作者指责天地间的不公,质问为何杀害忠臣。他用"拄天力屈空留草,贯日心存不化尘"的表达,描绘了吕谏议虽然已逝,但他的精神和忠诚仍然留存,不愿被岁月和尘埃所抹灭。
诗的最后两句"黄壤不知人世事,为君恸哭楚江滨",表达了吕谏议的离世对于人世事的冷漠,以及作者为他悲痛哭泣的情感。黄壤代表着世俗,它对于吕谏议的逝去毫无感知,这种冷漠使得作者更加感到悲伤和无奈。
整首诗以悲痛、哀思和对忠臣的赞颂为主题,通过对吕谏议的描写,表达出对忠诚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不公和腐败的反思。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于政治理想的思考和对忠诚与正义的向往,同时也带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历史悲剧的思考。
一雨草木润,新晴天地明。山川未改色,鸟雀已欢声。客子喜相语,田家尤未平。似闻陂偃拆,掘井得深坑。
野市人来郢,毗邻水接襄。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试问余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看两径、棠阴舞翠。明月归_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任彩服、蹁跹娱戏。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
鸡犬声村市,烟霞古洞天。晨坛凝玉露,夜井浸珠躔。凤翼团宸画,龟趺负古镌。于湖诗去后,今昔几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