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闻琵琶方响成才绝》

十六寒金犀作槌,旧人谩说马仙期。
荷间纵有蕤宾铁,唤取谦效始得知。

作者介绍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闻琵琶方响成才绝》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到琵琶声惊艳动人
十六岁时制作金犀槌
老人嘲笑我追求马仙的梦想
莲池中有美玉琢成的铁槌
只有谦逊之心才能领悟其中的妙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葛立方对于琵琶音乐的赞美以及对于追求艺术才华的努力和坚持的态度。他通过自己制作金犀槌的经历来象征自己对于琵琶音乐的追求和奋斗。然而,他却遭到了老人的嘲笑和不理解,老人们认为他追求马仙(传说中的神仙)是不切实际的。然而,作者并不气馁,他相信只有真正谦逊的心态才能领悟到琵琶艺术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琵琶声为切入点,通过描述自己制作金犀槌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琵琶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十六岁时制作金犀槌,显示了作者在年轻时就开始对琵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付诸行动。老人们对作者的马仙期追求不屑一顾,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追求的冷漠和嘲笑。然而,作者并没有受到打击,他相信只有谦逊之心才能真正理解琵琶音乐的美妙之处。通过这首诗词,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艺术才华的坚持和对琵琶音乐的热爱,同时也批判了社会对于艺术追求的偏见和嘲笑。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琵琶音乐和制作金犀槌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追求者坚持的支持。它呼吁人们保持谦逊的心态,用真诚和努力去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不受外界嘲笑和质疑的干扰。

  • 《洗妆池》

    离宫脂粉尚渟香,人去僧来岁月长。钟磬咒成功德水,根尘洗尽水清凉。

  • 《张工部挽词》

    壮岁登郎省,旌麾历五州。仁声号循吏,治行最诸侯。忧国言多切,筹边虑更周。积薪无恨望,终老得夷犹。

  • 《题梅花卷为顾御史赋》

    我家家在吴山住,路入梅花最深处。天空岁晚雪纷飞,绕屋寒香千万树。花时日日醉花边,酒醒长吟花下眠。听到翠禽啼欲断,任教明月照青天。自从游宦京华久,梦绕花前与花后。故山花发想依然,何逊才华已非旧。霜台御史绣衣人,藏得横斜水面真。一幅齐纨裁皎雪,笔端浑是玉精神。

  • 《亲政篇》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

  • 《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云连海气琴书润,风带潮声枕簟凉。西下磻溪犹万里,可能垂白待文王。

  • 《次韵吴殿撰多景楼见寄》

    多情王粲怕登楼,谁遣人间汗漫游。莼菜梦回千里月,苹花老却一江秋。人如沙燕年年别,骚到湘累字字愁。正尔相观衣带水,角声孤起暮云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