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湟私牍旧开边,淮楚依然样子传。
抱虎寝蛟心不保,护疽讳蛊祸相挻。
河流三舍尽人血,城阖四门无灶烟。
昨夜洗兵盈尺雪,华夷齐加贺太平年。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闻山阳夏全之变》是洪咨夔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洮湟私牍旧开边,
淮楚依然样子传。
抱虎寝蛟心不保,
护疽讳蛊祸相挻。
河流三舍尽人血,
城阖四门无灶烟。
昨夜洗兵盈尺雪,
华夷齐加贺太平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山阳夏全之变所带来的动荡和战乱。洪咨夔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关注,同时也抒发了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和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浓烈的抒情色彩展现了宋代山阳夏全之变的悲壮景象。首先,作者提到了洮湟私牍旧开边,淮楚依然样子传。这一句意味着战乱使得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被破坏,这种情况在淮楚地区同样存在。接着,作者描述了虎狼横行的景象,抱虎寝蛟心不保,护疽讳蛊祸相挻。这里使用了动物的象征,表达了战乱带来的危险和不安全感。
然后,作者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血腥场面。河流三舍尽人血,城阖四门无灶烟。这两句表达了大规模的杀戮和城市的废墟,形容了战乱中人们无法逃离死亡的命运。最后一句昨夜洗兵盈尺雪,华夷齐加贺太平年,以洗刷战争的意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太平时期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比,展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太平年代的美好期望。洪咨夔以凄婉而深沉的笔触,抒发了对动荡时期人们生活状况的关切,呼唤和平与安定。
昔卧龙公,北走曹瞒,西克刘璋。看沙头八阵,百神呵护,渭滨一表,三代文章。绝笑渠侬,平生奸伪,死未忘情履与香。筹笔处,遣子丹引去,仲达奔忙。纷纷跋扈飞扬。这老子高深未易量。但纶巾指授,关河震动,灵旗征讨,夷汉宾将《汉郊祀志》:招摇灵旗,九夷宾将。到得市朝,变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酌酒长松下,垂萝拂酒杯。异禽窥药鼎,乳鹿卧书台。涧水穿林去,山云带雨回。相期同结屋,不厌野人来。
拄杖挑云上半肩,寻幽重到旧栖禅。浮生多故成南北,白发相惊问岁年。房闭松声难辨雨,山连海脉暗通泉。自从勇却长芦请,猿鹤终宵亦稳眠。
小雨暗江城,倦客寄僧榻。孤灯如秋萤,清夜自开阖。遥怜萍青青,厌听鼁合合。窗明竟无寐,卯酒倒残榼。
清风无人兼,自可入吾手。明月无人并,自可入吾牖。中心既已平,外物何尝诱。余事岂足论,但恐樽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