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圃班班熟,蠔房个个肥。
我虽缘此误,公亦为何归。
吏事生衣垢,家山减带围。
不无华衮字,卿月更光辉。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闻沈元诚归自临漳喜而奉寄》是宋代陈傅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荔圃班班熟,
蠔房个个肥。
我虽缘此误,
公亦为何归。
吏事生衣垢,
家山减带围。
不无华衮字,
卿月更光辉。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陈傅良听说沈元诚回到了临漳,感到欣喜,并写下这首诗送给他。诗中通过描绘荔圃丰收、蠔房肥美的景象,表达了丰收的喜悦。诗人自责地说,我误以为你不会回来,但你为什么要回来呢?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沈元诚参与官事而身上沾染的尘垢的理解,以及离开家乡山水带来的不便,但他认为沈元诚的名声和地位并未因此而减损,相反,更增辉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喜庆的场景,并表达了诗人对沈元诚归来的喜悦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荔圃丰收和蠔房肥美,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喜悦之景。诗人用自责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误解沈元诚回来的原因的思考,同时也引发读者对沈元诚为何归来的思考。接着,诗人以衣垢和减少的行囊来暗示沈元诚参与官事的辛劳和离乡背井的辛酸,但他认为这些并未损害沈元诚的声望,反而更增光彩。最后两句“不无华衮字,卿月更光辉”,表达了诗人对沈元诚高贵身份和杰出才能的赞美,以及沈元诚的形象在明月下更加璀璨夺目。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沈元诚归来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他高贵才华的赞美。这首诗词通过鲜明的形象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晓花初拆露香新,独向空山冷衬云。忽被春风轻触著,淡红脱落乱纷纷。
横木渡前溪,藤深路欲迷。瘦筇谙乱石,老屐带新泥。尽日绿阴合,有时黄鸟啼。多情双蛱蝶,飞傍帽簷低。
平池秋水雨来深,无数红妆出岸阴。翠幕深藏知有意,白鸥相见本无心。
云鲜日嫩东风软。雪初融、水清浅。粉□舞按迎春遍。似飞动、钗头燕。深折梅花曾寄远。问谁为、倚楼凄怨。身伴未归鸿,犹顾恋、江南暖。
福德才名尽不如,三朝荣贵四旬余。花前尚饮连觥酒,灯下犹看细字书。黄閤暂抛金印重,青铜闲照雪髯疏。苍生共指中台位,除是明公更合居。
岁月飘零事转乖,未能凭酒放眉开。萧萧棠棣悲离黍,寂寞芝兰閟野莱。生计半随豪气坏,放心犹傍圣经回。秋来旱势滔滔远,谁念苍生可正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