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文太师挽歌三首》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揪。

作者介绍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文太师挽歌三首》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夏屋封何处,山田有卧牛。
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
忠孝家风备,哀荣礼秩优。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揪。

中文译文:
夏天的屋子封闭在何处,山田里有一头卧着的牛。
蜿蜒的根顺着伊水流淌,回首望着背负嵩山的丘陵。
忠诚和孝道的家风备受尊崇,悲伤和荣耀的礼仪秩序优美。
龙和凤舞动着皇家的笔墨,照亮着千古的松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挽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文太师的悼念和赞美。文太师是司马光的父亲,他是一位忠诚孝顺、品德高尚的人。诗中通过描绘夏天的屋子封闭、山田里卧着的牛等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的文太师的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的伊水和嵩丘,是指地理上的具体地点,但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旅程。蟠根走伊水,回首负嵩丘,表达了诗人对父亲一生奉献和牵挂的回顾。

诗中还强调了忠孝家风的重要性,将其与哀荣礼秩相对应。这体现了作者对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视,也是对文太师忠诚和孝道的赞美。

最后两句“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揪”,表达了文太师的卓越才华和影响力。龙鸾舞动着皇家的笔墨,象征着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万古照松揪,意味着他的影响将永远流传下去,照亮后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文太师的赞美和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家庭、道德和文化的重视,展现了对逝去的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敬意。

  • 《即事呈斯远三首》

    去却蔫花意转新,是知疏密总宜人。正由秽去清虚集,不碍萧然冠与巾。

  • 《晓鸡》

    黯黯严城罢鼓鼙,数声相续出寒栖。不嫌惊破纱窗梦,却恐为妖半夜啼。

  • 《自咏二首》

    一病观书歇,终朝药饵亲。焚香葆静性,咬菜适清神。落燕巢低屋,饥乌噪近人。觅仙难换骨,贫瘦得吾真。

  • 《鲁港》

    方夸金坞筑,岂料玉床摇。国体真三代,江流旧六朝。鞭投能几日,丽解不崇朝。千古燕山恨,西风卷怒潮。

  •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