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名身事两蹉跎,试就先生问若何。
从此神仙学得否,白须虽有未为多。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问韦山人山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身名身事两蹉跎,
试就先生问若何。
从此神仙学得否,
白须虽有未为多。
中文译文:
身份和事业皆蹉跎,
愿向先生请教如何。
自此之后,能够成为神仙吗?
虽然白发虽多,但未有所成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追问。
诗的第一句写道:“身名身事两蹉跎”,意味着诗人在身份和事业上都未有所成就,感到自己的一生有些虚度。接着,诗人发出了向一位名为韦山人山甫的先生请教的心声:“试就先生问若何”。诗人寻求这位先生的指导,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则转向了对神仙的追求。他问道:“从此神仙学得否”,希望了解是否有可能成为神仙,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然而,诗人自谦地说道:“白须虽有未为多”,尽管他的白发已经很多,意味着他年事已高,但他并未有所成就。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失落和迷茫,希望能够得到智者的指点。同时,诗人也在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希望能够成为神仙,达到一种超越凡俗的境地。
这首诗表现了白居易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名利的矛盾心态。
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南走兰亭路,迢迢云外钟。
松影乱书檐,鸟声隔山屋。有客抱琴来,为弹芝田曲。
宝云楼阁闹千门,林静初无一鸟喧。闭户莫教风扫地,卷帘疑有月临轩。水光潋滟犹浮碧,山色空蒙已敛昏。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阵言。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黑雨喷薄阴云驱,昏林号风秋声粗。海气熏煮怒不泄,彭彭十月推雷车。湿衣悯默瞠无睡,起对樽酒谁为娱。此心岂复有双羽,一夜飞去不可拘。昔与子同入京师,借屋共寄西城庐。爱我议论有可采,携草就我夸染濡。炼出五色补天漏,拈笔蘸墨纵横涂。子云朋友当如是,脱然意快如狞驹。
步经千万歇,两日至山平。磬逐炉香尽,猿摇树雪倾。昔曾因画见,谁拟得吟行。又出穹林阁,终农看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