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闻沂州卢侍郎致仕有感》

少年相与探花开,老病惟愁节物催。
蹉跎归计荒三径,牢落生涯泥一杯。
颍上先生招不起,沂州太守亦归来。
自媿国恩终莫报,尚贪荣禄此徘徊。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闻沂州卢侍郎致仕有感》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感到的忧愁和迷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少年相与探花开,
年轻时与朋友一起追求名誉,共同追寻美好的事物,
老病惟愁节物催。
年老疾病时,唯有忧虑时光的流逝催促着我。
蹉跎归计荒三径,
年轻时的往事已成空虚,
牢落生涯泥一杯。
生活中的困顿像一杯浑浊的泥浆。
颍上先生招不起,
无法再邀请颍上的贤士来共同交流,
沂州太守亦归来。
沂州的太守也已经退休回来。
自媿国恩终莫报,
我对国家的恩情无法报答,
尚贪荣禄此徘徊。
却仍然贪恋着名利,陷入无休止的徘徊。

这首诗词表达了欧阳修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忧虑和迷失感。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年轻时与朋友共同追求名誉和美好事物的情景,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年老疾病时,作者感到时光的流逝催促着自己,对年轻时的追求与努力已成泡影,生活中的困顿和失意使他感到牢落和无奈。他无法再邀请贤士来共同交流,而且退休的沂州太守也回来了,这进一步凸显了时光的流逝和变迁。最后,作者自嘲地表示自己无法报答国家的恩情,仍然贪恋名利,这种徘徊让他陷入迷失之中。

整首诗词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和自我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它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在社会和人生变迁中的忧虑和迷茫。

  • 《野堂》

    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久矣不堪东阁客,归哉无媿北山文。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

  • 《东林寄别修睦上人》

    行心乞得见秋风,双履难留去住踪。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囊中自欠诗千首,身外谁知事几重。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

  • 《杂兴》

    粟无人馈方差快,门有僧敲未绝幽。岂是耄荒深绝物,从来不惯惹闲愁。

  • 《折杨枝》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 《生查子》

    一岁会盘洲,月月生查子。弟劝复兄酬,举案灯花喜。曲终人半酣,添酒留罗绮。车马不须喧,且听三更未。

  • 《入桐江》

    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