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文远叔挽词》

气夹尘埃外,川行翰墨间。
忽忽未白首,去去忽青山。
琴在弦安用,人亡鹤不还。
竹林有前约,欲语泪先潸。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作品评述

《文远叔挽词》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气夹尘埃外,川行翰墨间。
忽忽未白首,去去忽青山。
琴在弦安用,人亡鹤不还。
竹林有前约,欲语泪先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行走在川流之间,身处尘埃之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人感叹时间的飞逝,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而亲人却已经离去,如同青山般遥远。诗人用琴和鹤作为象征,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即使琴弦依然在,但已逝去的人却再也无法回来。最后,诗人提到了与亲人的约定,欲言又止,泪水先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使用象征手法,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象相结合,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感染力。诗中的琴和鹤象征着诗人与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使整首诗词更具哲理和深度。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失题》

    抱琴终日坐槐庭,万绿阴中一掬清。天地山河俱荫芘,肯将风浪向人生。

  •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胆谷皮乾。故人恋恋绨袍意,岂为哀怜范叔寒。

  • 《陈君式恭轩》

    不要墙头俗眼看,故开苍藓种檀栾。虚心得处从天性,劲节知来在岁寒。叶养风烟夸酒美,枝留冰雪送歌残。名郎感慕同桑梓,手植依然一亩宽。

  • 《梁山大雪》

    严风吹屋鸣,向晓尤凛冽。应从北山上,一夜吹猛雪。幽人不能饮,身体冷如铁。空向龙具中,苦吟声不绝。

  • 《戊辰雪》

    初腊气亦佳,穷冬雪还虐。晚风淅沥音,暮势联翩作。余寒逼觥斝,远景明池阁。想像山阴人,扁舟在寥廓。

  • 《好事近(归有期作)》

    几骑汉旌回,喜动满川花木。遥睇清淮古岸,散离愁千斛。烟笼沙嘴定连艘。鹊脚蘸波绿。归话隔年心事,秉夜阑银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