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少学不为身,宿志固有在。
虽然敢自必,用舍置度外。
天初若相我,发迹造弘大。
岂敢负所付,捐躯欲投会。
宁知事大谬,举步得狼狈。
我已无可言,堕甑难追悔。
子虽仅自免,鸡肋安足赖。
低回畏罪罟,黾俛敢言退。
若人疑或使,为子得微罪。
时哉归去来,共抱东坡耒。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少学不为身,
宿志固有在。
虽然敢自必,
用舍置度外。
天初若相我,
发迹造弘大。
岂敢负所付,
捐躯欲投会。
宁知事大谬,
举步得狼狈。
我已无可言,
堕甑难追悔。
子虽仅自免,
鸡肋安足赖。
低回畏罪罟,
黾俛敢言退。
若人疑或使,
为子得微罪。
时哉归去来,
共抱东坡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官职的思考和情感。苏轼在诗中表示,他年少时没有好好求学,但自己的志向一直存在。尽管他勇于自我坚持,但对官位并不看重,愿意舍弃名利追求更高的境界。他认为,天地初创时就注定他将有伟大的作为。他不敢辜负上天赋予的使命,甘愿舍弃生命去投身于伟业。他宁愿承受被人误解或遭受困境的风险,也不愿意退缩。即使他无话可说,已经堕落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他仍然倚仗于鸡肋一样的官职安慰自己。他卑微地回避罪责的陷阱,低头谦卑地退让。如果有人怀疑他或者派他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他愿意承担微小的罪责。最后,他感慨时光的流转,表示将与东坡一起归去来兮,抱着耒耜(古代农具)。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立、坚毅的性格和对官职的淡漠态度。他对自己的学业和志向充满了自信,愿意放弃名利追求更高的理想。他以豪情壮志的语言表达了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个人命运的豁达。他不畏艰难困苦,也不惧怕被人误解,坚持自己的信念。他对官职的态度淡然而又坚定,将其视为鸡肋一般的东西,显示出他对名利权势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整首诗词气势恢弘,言辞犀利,表达了苏轼追求人生真理和追求个人价值的豪情壮志。

  • 《题王岩起乐斋三首》

    怪底愁端生不已,劳心逐事事无穷。陶然一点冲融趣,只在清虚淡泊中。

  • 《镜听词(古之镜听,犹今之瓢卦也)》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门前地黑人来稀,无人错道朝夕归。更深弱体冷如铁,绣带菱花怀里热。铜片铜片如有灵,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

  • 《题遗爱寺前溪松》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 《雪晴》

    溟渤荡无垠,东嵎挂日输。风云始回驭,天地不飞尘。气动千峰翠,光浮万瓦鳞。南亭一驻马,十里望青春。

  •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

  • 《次韵赠清凉长老》

    过淮入洛地多尘,举扇西风欲污人。但怪云山不改色,岂知江月解分身。安心有道年颜好,遇物无情句法新。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