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股钗松黛色鲜,山家插鬓不成妍。
道人见了都无用,付与云鬟雾鬓仙。
《五钗松》是宋代诗人陈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五支发簪上的松针,描绘了它们的鲜艳黛色,但却无法在染发上展现出美丽。即使道士看到也没有任何用处,只能将其交给云鬟和雾鬓的仙女。
这首诗使用了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五钗松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松针作为常见的自然元素,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诗人将其与女性的美丽进行对比,暗示美丽的外表只是形式,而真正的美丽应该是内在的品质和修养。
通过道人对五钗松的反应,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形式的价值观。诗中的道人可能代表世俗的眼光和评判,他们无法欣赏和理解真正的美。相比之下,云鬟和雾鬓仙女则代表纯洁和超凡的存在,能够真正欣赏和珍惜内在的美。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美的理解和追求。它提醒人们不要被外表所迷惑,真正的美应该来自内心和灵魂。这种意境和哲理使得《五钗松》成为一首深具启迪和思考价值的诗词作品。
彭城夜雨悲翁季,手植堂前双桂秋。竹马吾何计东阁,巾车何自乐田畴。棣华颇换椿萱树,雁影平沉橘柚洲。更忆北山移植处,钓鱼竿底玉醪篘。
岁岁春寒欲去时,麦牵蚕惹不放归。早知今晓犹差冷,未肯疏它旧裌衣。
九分才是一分春,从此看春更七旬。行世功名初发脚,出门富贵即随身。棋逢要路方高著,马得亨冲定轶尘。伏枥自怜吾久矣,傍观甘作烂柯人。
江左欣初见,倾输便豁然。挽留尝一粥,契阔已三年。老去无新得,书来每自鞭。幽明虽永绝,凛若在吾前。
一壑栖迟久,多生习气消。行藏无媿怍,梦觉两逍遥。倩鹤传山信,疏泉洗药苗。晚来幽兴极,乘月过溪桥。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