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
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武平寺留题》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禹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寺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县斋东面是禅斋,
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
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
山影青笼晓院苔。
最忆去年飞雪里,
煮茶煨栗夜深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禅寺为主题,通过对禅修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净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忧虑。
诗的开头描述了禅寺的位置,县斋东面是禅斋,意味着禅修之地就在县斋的东面。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引鹤来禅寺的愿望,这里的“公退”指的是退隐的官员,他们在离开尘世之后,可以在禅寺中追求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喜爱和对自身尘世烦恼的忧虑。诗人将禅座比作洞府,意味着禅修的地方如同一个幽静的世界,而自己的衣上却有尘埃,暗示着自己仍未能完全摆脱尘世的纷扰。
接下来的两句“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禅修生活的宁静和清净。竹声冷撼秋窗雨,表达了秋雨中竹子摇曳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山影青笼晓院苔,描绘了清晨院子中山影的青翠和苔藓的绿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最后两句“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禅修生活的怀念。诗人回忆起去年在飞雪中煮茶、煨栗的情景,这是一种宁静而温暖的场景,夜深人静时的回忆使诗人更加思念禅修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禅寺景象的描绘和对禅修生活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净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忧虑。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回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使读者也能感受到禅修生活的魅力。
轩辟因松倒,轩深为竹成。山灵回俗驾,鸟语助诗鸣。客子息肩地,诸公携酒行。白头哀我独,青眼为渠横。
至道不遥只在迩。毫厘差失如千里。道是难来元却易。如相契。一超直入如来地。水火交时为既济。三尸六贼都回避。只此长生仍久视。身口意。化成一点冲和气。
南北更无三座寺,东西只有一条街。四时八节无筵席,半夜三更有界牌。
为爱濠梁乐有余,故拈兔颖写成图。秋风忽忆银丝鲙,肠断松江隔具区。
池边刺竹初成屋。拨芳瓮、酒初熟。奈巾车秣马催人速。远又伴、孤云宿。蜗角蝇头相窘束。满眼地、水青山绿。要解别来愁,除是再偎香玉。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