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
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
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为宋之问。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
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
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中文译文:
巫山有十二座山峰,环绕着象昭回。低头听琵琶峡,平视云雨台。古老的木筏从天外坠落,瀑布水流从日边而来。荆王悠然而睡,却难忍猿猴在夜间的啼叫。
诗意:
《巫山高》描绘了唐代著名的巫山风景,以及荆王在巫山中的宴会情景。诗中通过巫山峰、琵琶峡、云雨台和瀑布等景观构建出山水之美,展现了巫山的壮丽景色。同时,荆王作为君主,他在巫山的座位上享受宴会,却忍不住被猿猴夜间的啼叫所打扰。这暗示了尽管在美景中尽享快乐,却也难以完全避免烦恼和困扰。
赏析:
这首诗词以巫山的山水为题材,通过描绘巫山的景致和描写荆王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巫山被描绘得崇高而壮丽,象征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荆王则代表了尘世中的君主权力。通过山与人的对应,诗中展现出宏伟的宇宙景象和人的微小与渺小之间的关系。
诗人以平实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巫山的景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他在最后两句中通过荆王的情景,映射了人生的无奈和烦恼。人在美景中享受欢愉,却也无法逃避一些无法掌控的因素。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入。
整首诗词写景凝练,思想深刻,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意境。通过唐代的巫山和荆王的相互映衬,诗人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这首诗词在流传后被广为引用,成为了流行的口头表达和诗意交流的素材。
万汇嘉亨日,皇心豫宴辰。华林新濯雨,灵沼正涵春。帝幄纷仙花,天钩掷锦鳞。洋洋颁睿唱,赓颂浃簪绅。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鸣岐今日见,阿閤伫来翔。
大明临照职方州,汉沔江淮澹若油。剪薙荆榛开跸路,护持杞梓耸岑楼。朝纲人为诸公喜,国体谁知志士愁。谠议胡公不枳和,奉常今说有黄侯。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忽闻叩天阍,言旋
老气峥嵘盖九州,治声腾涌逐双流。向来置醴蒙殊遇,此日弹冠愧少留。千里山连环故国,中秋月好傍黄楼。不应为米轻乡里,定复还从马少游。
春雨接梅雨,便有水潦忧。乞晴今几日,又似悯雨求。田苗虽向槁,尚冀什一收。政恐穫稻月,沛淫不能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