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尚权变,权变贵合道。
子胥薦专诸,子光专非好。
父雠共戴天,乞师恨不早。
子光既得志,入郢事征讨。
报父既鞭尸,谏王仍杀身。
孝子节方全,忠臣道且新。
驰名天地间,岂是悠悠人。
青史书盛烈,血食旌遗尘。
庙堂耀晨曦,庙木荂阳春。
往来无知俗,焚香勤祷祝。
忠孝不敢行,神兮宁降福。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吴山庙诗》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君子尚权变为主题,表达了权变与道合的重要性,以及忠孝之道的价值。
这首诗词的译文如下:
君子尚权变,权变贵合道。
子胥推荐专诸,子光推荐非好。
父仇共同天,乞师恨不早。
子光既实现志愿,进入郢城从事征讨。
报答父亲已成为鞭尸,劝谏国王仍然被杀身。
孝子的节操才能完整,忠臣的道路才能焕然一新。
名扬天地之间,岂是轻率的凡人?
在史书中永远流传,血食的旌旗遗留尘埃。
庙堂上照耀着清晨的曙光,庙里的树木也在阳光下繁荣。
来往之人无知俗气,焚香虔诚地祈祷祝福。
忠孝之道不敢违背,神明啊,请降下福祉吧。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权变的思考和对忠孝的赞颂。作者认为君子应当重视权变,因为权变要与道义相合。他以子胥推荐专诸和子光推荐非好的故事作为例证,强调了权变的正确与否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诗中还展现了作者对忠孝之道的推崇。他提到了父仇共同天,表达了对报答父亲仇敌的决心,同时也提到了孝子和忠臣的美德,强调了忠孝之道的重要性和新颖性。
整首诗词以史书和庙堂为背景,通过对庙堂文化的描绘,突出了忠孝的崇高价值。作者希望忠孝之道能够永久流传,得到神明的庇佑和福祉。
这首诗词通过对权变、忠孝的讨论,以及对历史和庙堂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旨在呼吁人们追求正确的权变和忠孝之道,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君子去事,民有余祥。小人去事,民有余殃。
柯栝各西东,音书久不通。山河隔今古,天地老英雄。局败横难着,愁多酒易中。花前多少恨,无语寄春风。
念符不由级,屹得文章阶。白玉抽一毫,绿珉已难排。偷笔作文章,乞墨潜磨揩。海鲸始生尾,试摆蓬壶涡。幸当禁止之,勿使恣狂怀。自悲无子嗟,喜妒双喈喈。
折芙蓉弄水,动玉佩、起秋风。正柳外闲云,溪头淡月,映带疏钟。人间厌谪堕久,恨霓旌未返碧楼空。且与时人度日,自怜怀抱谁同。当时种玉五云东。露冷夜耕龙。念瑞草成畦,琼蔬未采,尘染衰容。谁知素心未已,望清都绛阙有无中。寂寞归来隐几,梦听帝乐冲融。
射的山前一老樵,此生何敢辱旌招。缪缘学道肱三折,不遇知音尾半焦。去蠹区区惭啄木,附高烨烨鄙凌霄。但令穷死心无媿,也胜鸣珂事早朝。
崷崒闽人秀,夫君得最完。文章醇不杂,气质浑无刓。场屋闻新诏,乡闾正素冠。天应老贤业,头角壮年蟠。